“感谢中国企业把这座世界级大桥带到我的家乡”

人民网里约热内卢4月18日电 (记者陈海琪)乔治敦消息:站在家乡新德梅拉拉河大桥建设现场,圭亚那青年工程师加内什眼中满是感慨:“我从未想过,有一天能在自己家乡的德梅拉拉河上,亲手参与建设一座世界级的大桥。”
新德梅拉拉河大桥项目是圭亚那迄今规模最大、技术最复杂、社会关注度最高的交通基础设施工程。大桥全长约2900米,双向四车道加双非机动车道,主桥采用斜拉结构,是加勒比地区首座斜拉桥。建成后,不仅将彻底改变德梅拉拉河两岸的交通格局,显著提升区域物流效率,还将成为圭亚那连通大西洋与内陆的关键咽喉。
大学毕业后,加内什曾在特立尼达和多巴哥从事建筑工作。一次偶然机会,他在网上看到新德梅拉拉河大桥即将开建的消息,决定回到家乡效力。凭借扎实的专业能力,加内什加入大桥项目总承包方——中国铁建加勒比有限公司。
“新德梅拉拉河大桥让我明白,国际化不是地理概念,而是专业标准的体现,感谢中国企业把这座世界级大桥带到我的家乡。” 加内什表示。
德梅拉拉河上的老浮桥早已超期服役,早晚交通高峰期光排队等待时间要1个多小时,每天还要额外中断1至2小时开启通航孔以便船只通过,遇到维修交通中断时间更长。“社会各界对建设新桥的呼声很高。能够参与这样一项民生工程,对我来说意义非凡。”加内什说。
加内什担任项目工程师,负责按照设计图纸准备施工技术文件,并跟踪解决施工过程中的技术问题。一次材料报审过程中, 加内什发现监理提出的防水材料其实不适用于坡度较大的情况,而相应的中国材料适应性更好。向监理再次提交后,获得监理工程师们的一致认可,顺利保证了施工实际需求。“那一刻,我感觉自己真正成为团队的一员。”加内什动情地说。
在中国铁建工作期间,加内什经历了职业生涯中的诸多“第一次”——打下第一根桩、浇筑吊装第一片预制梁、安装第一根斜拉索……更在实战中系统掌握了桩基钻孔坍塌防治、预制梁后张拉、斜拉桥设计优化、现场施工监测等工程技术,踏实走好自己的工程师之路。
除了技术提升,加内什也感受到中国文化的温暖。“即使语言习俗上存在差异,但我仍能感受到中国公司和同事传递给我的爱和尊重——就像每年都能收到的月饼。”过节和同事们一起揉面团包饺子,围着咕嘟冒泡的鸳鸯锅涮肉,这些充满烟火气的场景,为他的工程师生涯添上了温暖的色彩。
“我最引以为傲的成就之一,就是能在家乡参与建设这座桥,它不仅是连接两岸的通道,更是圭亚那转型发展的象征。”加内什的目光中闪烁着希望。(王黎旭、胡自含对文本亦有贡献)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