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国际

美国危害全球安全系列评论之一

国际观察:北约东扩是欧洲安全悲剧的根源

康杰
2022年04月16日10:06 | 来源:人民网-国际频道
小字号

俄乌冲突爆发以来,整个西方沉浸在“同仇敌忾”的情感高潮和“联盟复兴”的胜利气氛中。无论是故纸堆里的“全球北约”(Global NATO),还是新造的“印太北约”,都成了热门话题。3年前还被法国总统马克龙称为“脑死亡”的北约,似乎一夜觅得返老还童的良方,战略失焦和内部纷争的沉疴一朝得愈。真的如此吗?

只有超越眼前的硝烟,回溯冷战以来美俄欧关系和北约东扩的历史,才能理解当前欧洲安全悲剧的根源,正确展望欧洲安全和全球安全的未来方向。

当前,欧洲冷热战交织、经济惨遭制裁重创,面临二战以来最严峻的安全挑战。即使俄乌冲突结束,欧洲未来安全形势也难言乐观。尽管过去30年中经历了多次危机,绝大多数政治家和学者也未能预料如此严重的后果。北约扩张至历史性的顶点,欧洲的整体安全形势跌落到历史性的谷底。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美俄欧关系走到今天这一步,不是自由落体式下坠,而是螺旋下行。美国不止一次“错失”建立真正完整不可分割的欧洲安全体系的机会。30年内,叶利钦、普京、梅德韦杰夫等俄罗斯精英反复表达了加入北约,或与北约国家合作建立泛欧安全共同体的愿望。即使是经历数轮北约东扩、东欧反导系统部署、北约数次军事干涉的冲击,甚至是经历了2008年俄格战争和2014年克里米亚危机后,也仍未放弃“初心”。

美国为什么会“错失机会”?归根结底,冷战后北约东扩的根本驱动力,不是中东欧国家的安全需求,而是美国扩张其所谓自由民主政体和新自由主义经济体系、巩固其全球霸权的政治冲动。自克林顿时代起成为北约东扩理论依据的“民主和平论”,不过是自卡特和里根时代起美国对东欧“和平演变”政治战略的逻辑延伸。

冷战后的北约,以意识形态需求取代安全需求,以牺牲欧洲长期安全为代价来“巩固和传播自由民主”,屡次突破俄罗斯划定的“扩员红线”,屡次在俄周边和核心利益区策动“颜色革命”,并向根本不满足北约入盟标准的国家抛出虚假的“橄榄枝”。最终不仅酿成俄乌手足相残的悲剧,还将整个欧洲和其他地区拖入制裁战、金融战,将全球置于连锁性的能源和粮食安全风险中。

北约的扩张远非单纯的地缘扩张,同时也是联盟目标和战略手段的扩张。军事同盟在地域与性质上的扩张,将不可避免地增加其与竞争对手间的安全困境。美国政治精英未能听取专业人士“审慎、克制、避免刺激俄罗斯”的呼吁,一方面将北约打造为域外武力干涉工具,令盟友在巴尔干、中东、阿富汗充当美国跟班,试图向欧亚内陆和边缘地带扩张霸权;另一方面积极在北约东翼国家部署反导系统,破坏地区和全球战略稳定。

那些希望借加入北约来保障自身安全的国家,最终落入同盟政治和安全困境的陷阱:越靠向北约,其安全环境反而更趋恶化;越不安全,这些国家便只能继续绑紧在北约的战车上。某些欧洲国家承受了制裁、通胀和军费增支的代价,却反过来感激北约“增强了本国安全”,便是这一情形的真实写照。只有跳出意识形态对立和集团对抗的逻辑,放弃追求虚幻的道德优势和绝对安全,才能使所有人得到普遍的安全、和平与繁荣。

北约在对俄制裁上体现的短期凝聚力,并未消弭内部的结构性矛盾。随着制裁长期化,难民问题、通胀危机和经济衰退等压力加剧,将在不同地缘禀赋和产业结构的成员国之间制造“痛苦不均”的相对剥夺感。而美国近几年炮制所谓“中国威胁”“中俄轴心”、将北约焦点从遏俄转为遏华的企图,则更是无视多数欧洲国家不愿在中美间选边站队的事实,增加北约内部裂痕。

(作者为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欧亚研究所副研究员)

相关链接:

英文版

(责编:崔译戈、杨牧)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