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国际>>国际专题>>会议-论坛-周年>>100天讲述中国共产党对外交往 100个故事

青青蒿草,东方神药——中医药献给世界的礼物

2021年10月09日14:19 |
小字号

  1971年10月4日,在中国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的一间实验室里,研究员们屏息凝神,紧张地等待着青蒿乙醚中性提取物样品抗疟实验的最后结果。终于,结果出来了,对疟原虫的抑制率达到100%!实验室沸腾了,课题组组长屠呦呦的脸上也终于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屠呦呦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出自《诗经》古老的诗句,仿佛冥冥中注定了屠呦呦与青蒿素的不解之缘。正如青蒿这一不起眼的菊科植物,看似普通,却蕴藏着能拯救性命的巨大能量。屠呦呦数十年如一日执着于青蒿素及其衍生物的研究,低调无闻,却正是她和团队的发现治愈了全世界两亿多饱受疟疾折磨的患者。

  《肘后备急方》中对青蒿有记载

  1967年5月23日,“全国疟疾防治研究协作会议”在北京召开。时年39岁的屠呦呦就此开始了长达半个世纪的抗疟中药研发。半个世纪中,数百次的实验,数百次的失败和希望交替,失败与成功交织出青蒿素曲折的探索过程。每一次突破和发现,都凝聚着众多科研人员的智慧和心血。1978年11月,青蒿素治疗疟疾科研成果鉴定会终于宣告了青蒿素的诞生。而后,经过多年的实验改良,1986年,青蒿素获得了卫生部新药证书。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将青蒿素列入品目。来自东方的神药终于走向世界,成为救亿万人民于病痛的济世良方。

屠呦呦

  2015年12月10日,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音乐厅,屠呦呦从瑞典国王卡尔十六世·古斯塔夫手中接过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证书、奖章和奖金。在场嘉宾起立致敬,音乐厅里回荡着持久的热烈掌声。此时,距离青蒿乙醚中性提取物样品抗疟实验取得成功已经过去了44年。这位长年奔波于科研一线的抗疟专家终究凭借着对疟疾治疗作出的突出贡献,为中国本土进行的科学研究捧回了第一个诺贝尔科学奖项,让中医药在世界舞台上绽放出绚烂的光芒。

  荣誉纷至沓来:2016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福布斯中国科技50女性、《时代周刊》100位最具影响力女性人物、BBC“20世纪最具标志性人物”候选人……炙热的目光已经聚焦在了这位为世界医学研究做出了卓越贡献的女科学家身上,而她的生活仍一如往常。2016年,她拿出诺贝尔奖奖金中的100万元人民币捐赠给北京大学医学部设立“屠呦呦医药人才奖励基金”,又把100万元人民币捐给中国中医科学院成立创新基金,激励更多的年轻人投身中医药科研。

  2019年9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颁授仪式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向“共和国勋章”获得者屠呦呦颁授勋章。同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党组发布《关于向共和国勋章获得者屠呦呦同志学习的决定》,号召全国中医药行业向屠呦呦同志学习。《决定》指出,学习屠呦呦同志,就是要胸怀祖国、敢于担当,秉承科学报国的家国情怀,坚持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至上,始终把“以国家需求为己任”作为人生追求,以舍我其谁、勇于献身的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充分发挥中医药独特优势,为建设健康中国和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贡献力量。

  直到今天,年近九旬的屠呦呦还未把自己纳入退休人员行列。为中医药事业培养更多的后继人才,成为她90岁以后的新目标。

屠呦呦于2019年获得“共和国勋章”

(责编:徐祥丽、崔越)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