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国际

为世界培育高质量的马铃薯

——探访位于秘鲁的国际马铃薯研究中心

本报赴秘鲁特派记者 王海林
2015年01月07日04:01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你知道世界上共有多少种马铃薯(俗称土豆)吗?世界上有4000多个土豆品种,其中约3000种源自安第斯山区,而世界上大部分土豆品种都被保存在位于秘鲁的国际马铃薯研究中心基因资源库内。

  记者一走进位于秘鲁首都利马市东区的国际马铃薯研究中心,就被其入口处一幅巨大的画像吸引,画中人身穿秘鲁传统服饰,一手提着一串个大饱满的土豆,一手提着一串“生病”的土豆。研究中心工作人员拉娜塔对本报记者介绍称,这是该中心的标志,象征着研究中心能够对“生病”的土豆进行“诊治”,把丰收带给大家。该中心成立于1971年,是世界上最权威的马铃薯研究机构,在亚洲、非洲和美洲都设有分支机构。

  在土豆的原产地、海拔3200—4200米的安第斯山区,随处可见赤脚的农民从土里扒出白皮、黄皮、红皮或紫皮的土豆。土豆一度被认为是“穷人的食物”,而现在这种源自安第斯山脉的美味已经风靡整个世界,由于其耐旱、高产、适应性强、营养成分全的特性,受到世界各国的欢迎,被称为“未来的食物”。但土豆也有其自身的缺点,不易保存,且抵抗病虫害的能力较差。国际马铃薯研究中心基因库的一大重要作用,就是进行新品种培育,以研制出抵抗病菌能力更强的土豆品种。

  该中心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土豆种子和基因资源库,是世界土豆研究的主要基地之一。近年来,中心在收集、保存和研究马铃薯的种子资源、新品种选育等方面取得了不小的成绩,目前该基因库共存有土豆、红薯等根茎植物样本2万多份。基因库保证了世界上大部分土豆及红薯品种的保存,用于教学、科研等,以造福全人类。

  在基因库负责人安娜的帮助下,记者穿好了雪白的防护服进入储藏室。尽管有所准备,推开储藏室厚厚的大门,还是让人不由得打了个冷战。15平方米的房间中保存了约8000份土豆样本,房间温度为7摄氏度,保存样本的试管长度约为15厘米。安娜对本报记者介绍,这一温度是为了延缓土豆的生长,一般幼苗在两周内可以生长2厘米,但在这一温度下长满整个试管则需要近两年的时间,这保证了土豆品种的保存。

  当某些土豆品种需要运往其他国家进行培育时,研究人员就将其从7摄氏度的培养室放置到20摄氏度的培养室中,让其迅速生长。安娜介绍,如果其他国家的研究所需要相关的土豆或其他根茎类植物样本,国际马铃薯研究中心会无偿提供,基因库无疑是物种多样性的一大保障。

  值得一提的是,该中心与中国也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国际马铃薯研究中心亚太中心主任卢小平向本报记者介绍,1985年国际马铃薯研究中心正式同我国签署合作协议,30年来中国土豆产业发展迅速,种植面积从200万公顷发展到现在接近600多万公顷,产量也从30年前的3000多万吨上升到1亿吨左右。

  (本报利马1月6日电)


  《 人民日报 》( 2015年01月07日 22 版)
(责编:袁勃)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