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洋文明自古有之--国际--人民网
人民网>>国际>>国际专题>>年终报道

中国海洋文明自古有之

2012年12月27日18:38    来源:人民网    手机看新闻

  党的十八大首次把“建设海洋强国”写入党的大会报告,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新设的“十八大热词”栏目也首先解读“海洋强国”一词。建设海洋文化和建设海洋强国引起较大关注。

  黑格尔在其名著《历史哲学》中说:“尽管中国靠海,尽管中国古代有着发达的远航,但是中国没有分享海洋所赋予的文明,海洋没有影响他们的文化。”但仅从以下3本书所记录的客观史料看,这句话都是片面的,甚至是错误的。

  古老的海洋文化。时任中国龙舟协会主席路金栋作序的《中国龙舟文化》书中有两个章节专门记述古代的海洋文化:

  一是在“龙舟文化在沿海”一节中,引用我国古代典籍来说明在我国沿海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广西等地的各种龙舟。这些龙舟饰物众多,富丽华贵。这在宋朝孟元老的《梦华录》、明朝屈大鈞的《广东新语》、清朝吴竞的《吴趋风录》、清朝厉真秀的《真州风土记》均有详尽记载。可见,我国龙舟在沿海很普及。

  二是在“征战竞渡”一节中,说明龙舟基本上是用来娱乐的,而古代很多海战记录则彰显了水师的力量。如《吴越春秋》中说“楼船之卒三千人,造鼎足之羡。”《汉书》说:“越人习于水斗,便于用舟。”《国语》中说:“率师沿海溯淮,以绝吴路,败王子友于姑熊夷。”这里的王子友是吴王夫差的太子。可见,古代对于水兵和海战的重视。

  发达的海洋技术。时任国务委员陈至立和英国科学家李约瑟作序的《中国的创造精神——中国的100个世界第一》书中详细叙述了同航海有关的名列世界第一的中国古代发明:船舵、桅杆和船技、船内的水密舱、水下打捞技术等这充分说明了我国航海技术文明已达到较高阶段。欧美人对此有极高评价。

  航海史学家史密斯(Warington Smyth)说:“作为在狂风骇浪的海上或在开阔的内河航道上运载人和商品的工具,很难说有比中国式帆船更适合或者说更适应这一目的的了,而且就帆的平整和使用方便而言,中国帆船确实是无与伦比的。”(《桅杆和船技》,第285页)

  美国的富兰克林(Benjamin Franklin)在谈论邮船的信中说:“它们的货舱可以仿效中国人的做法,方便地分成若干个分割的舱,每个隔舱都填塞缝隙以防进水。”《船内的水密舱》,第287、288页)

  东西类同的海洋精神。国家海洋局长刘赐贵和海军副政委王兆海作序的《走向海洋》一书,也是中国第一部大型海洋文化纪录片的同名图书。书中有三对著名的中西对比,彰显了共同的海洋精神,说明了中华海洋文明与西方地中海文明的相似性和同期性。

  一是牺牲精神。远古时代,两个神话故事中均有葬身于大海的少年,中国有精卫填海,希腊有伊卡洛斯,反映出中西早期都对海洋怀有恐惧神秘心理,同时都有牺牲精神。

  二是尚武精神。公元前480年前后,东西方奇迹般地同时发生两次大型海战,西方是波斯与希腊之间的著名萨拉米斯大海战,我国是越国渡海北上与吴国的大海战。这两次海战均影响了世界版图。

  三是探险精神。公元15世纪,东西方同时出现两位影响世界的大航海家,我国郑和(1371-1433)带领200艘船两万水手下西洋,意大利哥伦布(1451-1506)带领3艘船90名水手横跨大西洋。

  可见,中华海洋文明早就融入到我们民族的血脉中。我国古老的海洋文化必将与时俱进,有力地推动我国在走向深蓝的世纪航程中不断凯歌高奏。

分享到:
(责任编辑:贾文婷、赵艳萍)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