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国会两党围绕着财政悬崖争执不休,其核心分歧在于,民主党坚持要向美国2%的富人增税,共和党则要求大幅削减医疗等社会保障开支。
对于美国的财政悬崖,可从多个视角观察:一曰政治博弈和政治僵局;二曰财政紧缩和经济衰退;三曰量化宽松和赤字融资;四曰汇率动荡和通货膨胀。
而政治僵局又表现为三个方面:理念截然对立,两党分庭抗礼,决策旷日持久。12月3日,共和党提出总额2.2万亿美元的财政悬崖解决方案,核心是减支1.4万亿美元,增收8000亿美元,将减支矛头直指奥巴马首要“政绩工程”——医疗改革,这遭到了民主党的断然拒绝。事实上,两党政治博弈由来已久,2011年口诛笔伐即长达半年,结果美国丧失3A主权信用;如今再度开战,即便达成妥协,亦为权宜之计。纵观双方立场,财政悬崖短期有望缓和,能否长期根本解决,仍是未知数。
两党在解决财政悬崖问题上各执一端,经济增长放缓势所必然。紧缩规模有多大?增速下滑有多深?众说纷纭,最高估计为8500亿美元,最少4500亿美元,中间值为6070亿美元。按财政乘数粗略计算,6000亿美元财政紧缩会拖累经济衰退1.5%。奥巴马警告:财政悬崖不消除,美国经济将停滞。为应对衰退威胁,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已暗示要启动第四轮量化宽松。
通过量化宽松为赤字融资,是缓和财政悬崖危险的必然之举。奥巴马上台4年,财政赤字年年破万亿,美国国债已超过6万亿美元。2011年8月美国丧失3A信用后,其国债反而成为全球稀缺资源,比黄金还要安全和昂贵!
“美元是我们的货币,却是你们的问题!”产生于美国的财政悬崖,经过美联储量化宽松的转换,很快变成全球经济体系动荡的漩涡。热钱汹涌、投机冲击、汇率动荡、大宗商品价格暴涨、输入性通胀压力日益严重,受害者则主要是新兴市场国家。第一轮量化宽松期间,即2008年10月至2010年3月,全球大宗商品价格上涨36%,粮食价格上涨20%,油价上涨高达59%;第二轮量化宽松期间,即2010年10月至2011年6月,全球大宗商品价格上涨10%,粮食价格上涨15%,油价上涨超过30%。
从历史来看,美国财政悬崖源自小布什总统给富人减税和发动反恐战争等政策,次贷危机和全球金融海啸则令其雪上加霜。克林顿政府曾让财政盈余超过GDP的1%。到了小布什时期,美国赤字迅速飙升,超过GDP的3.2%,债务与GDP之比逼近100%。奥巴马要力挽狂澜,又要刺激经济复苏,财政赤字如火箭般一飞冲天。自2010年始,美国财政收入占GDP之比下滑到15%,支出占GDP之比跃升到25%,赤字占GDP之比飙升至10%。目前,美国的公共债务总额已超过16.2万亿美元。
入不敷出,赤字高企,债台高筑,是美、欧、日、英等国家或地区共患之顽症,恰如达摩克利斯之剑,不仅威胁世界经济稳定,也拖累全球经济复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