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莫斯科国立大学亚非学院副院长安德烈·卡尔涅耶夫表示,十九大对中国的改革进程,尤其对进一步建立小康社会和中国未来五年的发展具有里程碑式的重要意义。习近平总书记上任以来,中国在许多领域取得了卓越成就,中国不仅实现自身经济的稳定增长,而且还有力带动“一带一路”沿岸国家的经济发展。
俄罗斯远东所所长卢佳宁认为,“一带一路”倡议转换为数百个实实在在的项目和六个交通走廊,并吸引了几十个欧亚国家的参与。习近平主席打造了一个敢于实践的“天才团队”,一个改革家团队和一个领导者团队。
哈佛大学经济系教授理查德·库珀曾担任美国前总统卡特的副国务卿,并参与中美建交前的筹备工作。“我在1979年首次访华,那是38年前,”库珀说,“我亲眼见证了中国不可思议的变化。”他指出,中国中产阶层群体扩大,城市交通及城际交通有了极大的改善。他特别提到中国的高铁和高速公路系统,称这是“非凡的”。
日本著名经济学家、国际贸易投资研究所主任研究员江原规由认为十八大以来中国经济积极快速发展,充分实现了国际化,并在“一带一路”的带动下,建立了新型的合作共赢的国际关系,希望中日两国扩大经济合作关系,携手拓展各大共同领域。
席勒研究所主席兼创始人、美国席勒学会理事会主席黑尔佳·策普·拉鲁什表示,“一带一路”倡议优先考虑了全人类社会的共同利益,中国倡议将惠及世界。
2015年曾在中国进行为期三个月徒步旅行、筹集善款帮助中国人民慈善事业的英国前内政部国务大臣麦克·贝茨勋爵说,自己要徒步走遍中国的大江南北,通过真实的接触寻找中国持续发展的奥秘。
法国里昂中法学院院长柯罗德·卡里布教授强调:“丝绸之路的意义不仅仅体现在经济层面,更重要的是人文、科学的交流,这也是中法学院的使命所在。”
瑞典贸易投资委员会财务总监Lena Sellgren表示,中国是目前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最令人震惊的是中国中产阶级的不断壮大和中国逐渐转变成为世界最大的消费者市场。Lena Sellgren强调,“一带一路”倡议内容包含全球范围内基础设施建设计划,瑞典在基础设施方面有很好的优势,她希望这项倡议会给中瑞之间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带来的潜在合作。
俄罗斯战略研究所亚洲和亚太地区中心主任康斯坦丁·科卡廖夫认为,“世界不同国家对中共十九大这一重大事件的筹备表现出特别关注,因为这关系到中国对内、对外政策诸多方面的重要任务、决策和路线。”
韩国现代经济研究院中国经济研究专家韩载振表示,十九大不仅指明了中国今后五年的发展方向,还将对世界经济局势产生重要影响。在过去五年里,虽然世界经济增速持续放缓、处于艰难复苏的过程中,但中国的GDP仍保持稳定的增速,消费和出口也呈现双回暖态势,这种稳定持续的经济增长将为世界经济的复苏做出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