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国际

通讯:让西方人听懂诗歌里的中国情怀

2022年09月02日15:55 | 来源:新华网
小字号

  新华社美国尚佩恩9月1日电 通讯:让西方人听懂诗歌里的中国情怀

  新华社记者徐剑梅 徐静

  美国伊利诺伊大学教授蔡宗齐家里挂着两幅字,写的是两首家喻户晓的唐诗——孟郊的《游子吟》和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笔墨饱满,乡思馥郁。

  古希腊史诗咏唱远征,而思乡则是中国农耕社会永恒的主题。东西方不同心理形态和文化特质,跃然于古典诗歌中,蔡宗齐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

  旅美近40年,蔡宗齐教了近30年的中国古代诗歌,与北京大学袁行霈教授合作主编的《如何阅读中国文学》丛书深受欢迎,获得2020年度美国学术期刊主编协会评选的杰出主编奖,近年还担任了岭南大学(香港)讲座教授。今年开春,古典诗歌与新媒体传播的结合使他又有了新头衔——“如何读中国诗歌”英语播客的策划制作者和主持人。

  蔡宗齐说,他邀请到十多名知名汉学家和他共同录制这个播客节目,从虎年正月初一开始在海内外多个播客平台播出,每周一集,计划播出52集,选讲的诗歌涵盖了中国历代诗歌主要类型,以悠扬的古琴音乐配和中英文朗读呈现。

  在这些汉学家的眼中,中国诗歌的动人之处不仅是韵律和意境之美,更在于其中蕴含的哲学思辨和人生情怀。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教授、美国翻译家倪豪士首讲《诗经》中的婚姻诗和求偶诗,创造性地将《诗经》名篇与古希腊埃及诗歌乃至美国乡村音乐歌曲进行比较。哈佛大学教授李惠仪则通过《诗经》中《常棣》《采蘩》等作品,剖析周人如何在外交谈判中运用爱与亲情的语言。

  “余读《离骚》《天问》《招魂》《哀郢》,悲其志。适长沙,观屈原所自沉渊,未尝不垂涕,想见其为人。”普林斯顿大学教授柯马丁的视线,投向屈原对汉代知识分子的意义,探讨司马迁、贾谊、刘安等汉代文化精英从屈原诗歌与生平中发现了什么,共鸣的又是什么。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蔡教授讲述了东汉五言诗如何充分利用二字复合词,以更加灵活和富有表现力的诗歌节奏,“实现音感的最佳融合”。《古诗十九首》对“时间、空间和情感碎片的马赛克组合”,成为日后中国诗歌中抒情表达的首选结构。

  已发布的播客里,还有六朝山水田园诗人“心灵的风景”,诗圣杜甫“感时花溅泪”的儒家宇宙观,诗仙李白“云间连下榻”的自我表达,诗佛王维融合景观意象、内省观感与佛家思想的山水寄情……

  蔡宗齐说,过去,中国诗歌在西方要么以纯粹翻译文本呈现;要么局限于象牙塔内学术研究,缺乏诠释中国诗歌美感的教材。这套播客面向英文听众,结合中国历代诗歌的类型风格与创作环境,深入而浅出,让听众直观了解身处不同时代的中国人何以做出彼时彼刻的人生选择,领悟中国文化数千年来,怎样熏陶中国人的生活。

  在蔡宗齐看来,中国诗歌蕴含着中国人的哲学思想、社会伦理和人生态度。中国文化中深厚的人文主义传统、对和谐理想和执中守衡的追求,对战乱的厌恶痛苦,在诗歌中展露无遗,是中国文化“韧力”的重要源泉。读中国历代诗歌,与古人的心灵相通,理解他们面对人世疾苦的思考,不管对中国还是美国读者,都会为他们过好现世人生提供新的角度和体悟。

  耶鲁大学助理教授卢卡斯·兰博·本德告诉新华社记者,他主讲的中国山水田园诗播客上线后,收到来自美国和欧洲听众的反馈,其中有关于诗歌内容的提问,也有进一步阅读中国诗歌的期待。他读书时就从中国诗歌典籍中获益良多,也期望用播客这个节目形式超越传统学术著述,接触到更广泛的受众。

  对唐诗情有独钟的俄亥俄州音乐家安德鲁·梅里特说,播客为美国人了解中国历史和文化价值“打开了一扇窗”。他把李白《月下独酌》等多首唐诗改编为歌词,创作出多首乡村音乐歌曲。梅里特说,他期望唐诗与美国乡村音乐的组合“跨越时代和文化的鸿沟”,成为连接东西方听众的“文化间友谊的桥梁”。

  蔡宗齐说,帮助生活在不同文化传统和价值观系统下的人们相互沟通,消除彼此间的隔膜,正是文化人需要出力的地方。让西方人听懂读懂诗歌里的中国情怀,向全世界分享中国文化,是他的毕生追求。

(责编:刘洁妍、徐祥丽)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