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国际

对中国的美好未来充满信心(外国人眼中的中国小康生活)

2022年08月27日04:40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裴武烈在组织员工开项目推进协调会议。
  金成学摄

莫帕教授指导研究生做实验。
  受访者供图

大卫在学校阅读。
  樊金坦摄

托帕兹教授正在为患者做检查。
  四川省外国专家局供图

中国的发展日新月异,人民生活蒸蒸日上。许多在中国工作生活的外国人见证了中国的快速发展,感受到中国人自信、乐观、向上的生活状态以及为创造美好生活而不懈奋斗的精神。作为见证者和参与者,他们热爱中国,对中国的未来发展充满信心,在与中国一起发展进步的过程中有了实实在在的收获。

  “中国在经济科技等领域的进步令人叹服”

本报记者  付  文

飞驰的高铁、宽阔的公路,快速发展的国家、更加自信的人民……在兰州大学工作一年半以来,莫帕对中国的印象越来越深,也越来越好,“这里已经成了我的家,我和夫人已经做好了扎根中国的计划,退休了也要留在中国。”

今年44岁的莫帕本名帕维·莫西拉克,来自克罗地亚,他给自己起的中文名谐音“莫怕”,意思是在这里无需担心。2020年底,他来到兰州大学核科学与技术学院担任教授,是学校放射化学专业方向引进的第一名外教,目前在带3名硕士研究生。加入兰大后,他把学术前沿知识融入课堂,围绕镧系锕系元素分离开展系统研究,主讲的本科生课程深受学生们的欢迎。

莫帕对中国的第一印象来自他的叔叔。“上世纪80年代,我的叔叔到中国出差,走访了北京等城市。那时的中国人出行主要靠自行车,并且自行车对于很多家庭来说,还属于奢侈品。”莫帕回忆,2009年9月,他第一次来到中国,在妻子赵蕾的老家河南驻马店举办了婚礼。莫帕告诉本报记者,彼时中国普通百姓的生活水平已经很高了。“经过20多年的发展,中国已经完全不是我叔叔当时看到的那副模样。”

“更吸引我的,是中国人的精神面貌。”莫帕说,他接触到的中国人大都乐观积极,“大家对未来充满希望,这种自信不仅来自腾飞的经济,还因为中国作为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有着完善的社会制度并能坚定捍卫国家利益。”

2020年,莫帕与赵蕾决定定居中国。“原因很简单——我爱妻子,我爱中国!”莫帕说,从自身事业发展角度来说,在中国发展无疑是正确的选择。“近年来,中国在经济科技等领域的进步令人叹服。从脱贫攻坚到航空航天,中国在各个领域都取得了高水平发展,世界上很少有国家能够在短时间内取得如此巨大的发展成就,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体现。”莫帕说,“作为环保、低碳的清洁能源,核能是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能源。中国在核电开发、核能研究等方面取得长足发展,我认为,核科学的未来在中国!”

莫帕表示,兰大是核科学研究重镇,有着悠久的学术传统,这是他选择在甘肃兰州工作的原因。更让他感动的是,兰大为他的教学、科研工作提供了全方位的帮助和支持。“从学校到学院,从领导到同事,大家不仅帮助我尽快展开工作,还经常在生活上给予关心,解决我的后顾之忧。”去年夏天,莫帕的实验室顺利建成,招收了第一个硕士研究生,并开始给本科学生教授放射性示踪与药物化学。“现在一切都已步入正轨,我们有了研究成果,正在准备发表论文。”

莫帕非常喜爱兰州这座城市。“兰州人很热情,像克罗地亚人一样友好。我早晨出去散步,遇到的人都会对我微笑;我跟陌生人打招呼,也会得到他们友好的回应,这让我感觉很亲切、踏实。”莫帕也慢慢爱上了中国味道,喜欢兰州牛肉面、烤馕等中国美食,“甘南的牛奶和我老家的口感一样好!”

  “居民寻医问药越来越方便”

本报记者  宋豪新

“今天我们的学术分享就到这里,感谢大家的参与。祝大家的工作和生活越来越好,期待新冠肺炎疫情缓解后,能够很快回到中国跟大家相会相聚。”四川省雅安市雅安职业技术学院报告厅内的视频连线画面上,一位精神矍铄的老人满脸笑容。话音刚落,在座的几十名医护人员报以热烈掌声。

画面中的老人是来自以色列的莫瑞斯·托帕兹教授。5年前,雅安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一位患者术后创面愈合不好,传统的治疗手段效果不明显,四川省外国专家局推荐了托帕兹教授。在其帮助下,医院运用最新的创面治疗技术,患者伤口很快愈合。

托帕兹教授早就和中国结下了不解之缘。2005年,托帕兹教授第一次来到中国,之后每年都会多次到访中国,并在这里工作生活上一段时间。这些年,他的足迹遍布山西、四川、北京、上海等地,与同行进行学术交流,推广最新的医疗技术,和中国的许多医生、专家成为好友。

“中国这些年的发展太快了,每次来都能看到很多新的变化。比如,中国的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推进,交通网络令人赞叹;在中国还可以便利地使用移动支付,买东西、坐出租车和公交地铁等都可以用手机完成,非常方便也非常先进。”托帕兹教授对在中国的生活印象深刻。

作为医学专家,托帕兹对中国的小康生活有着自己的理解。“在我看来,医疗卫生的进步是中国实现全面小康必不可少的一个方面。中国有句话,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只有拥有健康的身体,民众才能建设更加富足的社会,才能享受更加美好的生活。这些年来,中国医疗事业的发展和医疗技术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以我熟悉的雅安市雨城区为例,我明显感受到雅安当地医疗条件一年比一年好,居民寻医问药越来越方便。”托帕兹教授表示,伴随着中国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国民众在医疗服务中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也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托帕兹教授去过很多国家讲学交流、感受过这些国家的发展与变化。在他看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仅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也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上了不起的成就。“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中国人民迎来了从温饱不足到小康富裕的伟大飞跃。取得这一历史成就,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在于中国共产党始终发挥领导核心作用。”

“在我去过的许多发展中国家里,只有中国实现了快速发展和大规模减贫同步,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一个绝不把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排除在外的小康,一个惠及14亿多人口、让民众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普遍提高的小康,无可辩驳地彰显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托帕兹感慨。

托帕兹期盼着能够尽快回到中国,去了解这个国家最新的变化和发展。“短短40多年时间,中国创造了一个摆脱贫困、走向繁荣的发展奇迹,这为世界上其他还深陷贫困的国家实现工业化、现代化,走向繁荣富裕带来了希望和信心,也为各国共同发展进步提供了机遇和舞台。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消除绝对贫困之后,中国正朝着共同富裕的目标稳步前进。”

  “中国小康生活的一个生动缩影”

本报记者  徐  靖

“2002年,我第一次随妻子来安徽蚌埠探亲,从美国坐飞机到上海后,还要坐一夜火车才能抵达,如今的安徽财经大学东校区在当时还是一片农田。”提及对中国的第一印象,安徽财经大学外籍教师查理斯·大卫·斯特朗回忆道。

“2008年再来时,大学城已初具规模,教学楼、办公楼拔地而起;2018年我来这里任教时,京沪高铁已经通车7年,从蚌埠出发,无论到上海还是北京都很轻松便捷,学校周边也盖起了越来越多的高楼大厦。”说起今昔对比,大卫毫不吝啬赞美之词,“从这些变化中,可以看到中国的快速发展。尤其令人感慨的是,中国人民始终保持着积极的状态和热情,对未来充满希望。中国上下团结一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努力让人民的日子越过越好。”

“‘小康社会到底是什么?’这曾是我的好奇和疑问,并因此专门请教了很多同事。”大卫笑着说,“如今,我从自身的经历中找到了答案。当美国朋友问我小康社会的‘具体样子’时,我会先请他们看看我们学校的小吃街。”

见记者有些不解,大卫掏出手机展示自己拍摄的视频。“来自中国各地的小吃,都可以在我们学校门口的小吃街上找到。蚌埠本地的湖沟烧饼和红烧螺蛳、广东肠粉、东北烤冷面、上海菜肉大馄饨、陕西肉夹馍……这些小吃隔着屏幕就让人觉得香气四溢。”大卫解释,“我知道,这在中国是一件很平常的事。但细细分析,中国是一个地域辽阔的国家,从这条小小的美食街中,你可以看到社会产品的丰富多样,人民消费需求的巨大和消费能力的充沛,小吃街上的新鲜食材通过发达畅通的交通物流运达,火爆的生意还提供了充足的就业岗位和创业机会。在我看来,这就是中国小康生活的一个生动缩影。”

大卫喜欢这片土地,也喜欢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他喜欢和当地人聊天,理个发都会和店员聊上半天家常。“中国巨大的变化,不仅体现在城市面貌的焕然一新,还体现在社会文明的进步。还是以这条小吃街为例,摊主们热情友好,店铺管理规范,摊主们收摊之后,地面也很干净。我用视频记录他们的日常点滴,让国外的朋友们看一看真实、生动的中国,除了美食等富足的物质生活,这里还有越来越进步的文明风尚。”大卫颇为自豪地表示,他拍摄的视频在国外社交平台的播放量很高,美国朋友告诉他,很喜欢看他在中国的生活。

在中国工作生活的4年期间,大卫利用寒暑假几乎跑遍了大半个中国。“近几年来,中国在推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科技创新、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努力,不断产生成效,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是实实在在的。”大卫说,“我给学生布置的暑假作业是用英语做一份演示文稿,向世界介绍蚌埠和中国。我愈发感觉,中国人越来越了解并洞察世界、越来越开放地去拥抱世界,相比之下一些外国人对中国的了解反倒有所欠缺。我希望,能通过我和学生这样的尝试,让中外交流更频繁一些、更畅通一些。”

还有几个月,大卫就将年满60岁。眼下,他正在申请外国人永久居留身份证。“我计划和妻子在蚌埠养老。几十年来,蚌埠这座城市乃至整个中国的发展都在快速进步,我相信未来也一定会越来越好。”大卫说。

  “对企业的服务想在前面、走在前面”

本报记者  姚雪青

走进位于江苏南京市栖霞区栖霞街道的十月科创园,在南京元稀世特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一楼车间内,工人们正在将铝型材加工成框架,再配上导轨和小车,组装成用于智能仓储的升降机——货物无需在地面排队等待“班车”搬运,而是乘坐这一“电梯”,借助空中“飞机”实现高效的立体货运。“今年公司产值预计超过2亿元人民币,明年订单已拿到3亿元……”企业负责人裴武烈满是自豪。

韩国人裴武烈在机械领域深耕多年,1999年起在长沙LG曙光电子公司工作,2004年任期结束后,因看好中国自动化装备制造市场,选择留在中国,在南京创业。“南京客户资源丰富,仅在栖霞区就有3家LG集团子公司;园区靠近高铁站和国道,物流方便,离客户也近。”如今,裴武烈的公司为LG等企业量身定制自动化生产线及数字化分拣系统,生产无人搬运车、多层四向穿梭车等配套设备。

在中国生活、工作20多年,身边的变化让裴武烈深有感触,“中国的发展太快了,这些年里,我见证了惊人的中国‘速度’。不仅是中国老百姓,我们这些在华生活的外国人也在宜居宜业的环境中享受生活的美好,充满了奋斗的热情,我觉得这就是小康生活的样子。”裴武烈的企业连续3年获得南京市“瞪羚企业”,他在2020年被授予“江苏省五一劳动荣誉奖章”,作为一名来自国外的奋斗者,这是令他难忘的高光时刻。

“2018年时企业快速发展,订单增加、生产扩大,但生产车间严重不足,街道了解到这一情况后马上想办法,帮我们申请了新的租用场地,将车间从2000多平方米扩大到了近4000平方米。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公司不仅享受房租减免,区里相关部门还积极协调货物的进出口手续,帮助我们从开源和节流两端双向发力,度过困难时期。” 裴武烈说。

“在我创业之初,外资企业能够享受三免两减半的税收优惠政策;此后的近20年来,各项普惠政策越来越丰富立体,当地政府对企业的服务想在前面、走在前面。”裴武烈一一细数了这些年在南京享受到的政策扶持: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和研发费用的减免、“引智计划”等人才项目的组织申报、创新创业大赛帮助行业进行资源对接……他注意到,近年来,政府惠企政策不仅是简单的发放补贴和税收减免,更注重对产业链和创新创业氛围的培育。

裴武烈以十月科创园为例,园区招引企业瞄准南京市的产业布局方向,推动机械元器件、电器控制元器件类等上下游企业孵化成长,让企业间形成“化学反应”,在互动合作中实现资源优化。“在政策支持和自身努力中,我们转换了跑道——从电子产业转换到新能源产业;实现了三级跳——从大型企业的配套公司到带动上下游企业发展,再到成为栖霞区人均纳税第一、人均贡献率第一的‘南京市创新型领军企业’。”裴武烈说。

宜居宜业是小康生活在裴武烈身上的映照——企业发展蒸蒸日上,一双儿女不仅在中国完成了从小学到高中的学习,大学还特意选择了中文专业,毕业后又回到南京发展,成为“创二代”。“很多韩国朋友听我介绍了中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生活的便利舒适,也都纷纷搬来了这里。”裴武烈说,中国的小康生活意味着更美好的生活,自己是见证者,也是参与者、讲述者。

《 人民日报 》( 2022年08月27日 06 版)

(责编:岳弘彬、燕勐)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