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国际

“外国青年眼中的习近平”之二:

门杜:中国人的“艰苦奋斗”让我深受感染

于洋 张文捷 苏缨翔 马若思 马天翼 
2021年11月30日15:55 | 来源:人民网-国际频道
小字号

8月1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给“国际青年领袖对话”项目外籍青年代表回信,对他们积极到中国各地走访、深化对华了解表示赞赏,鼓励他们加强交流互鉴,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青春力量。

“国际青年领袖对话”项目是由中方智库机构发起的中外青年交流机制。来自28个国家的36位项目外籍青年代表给习近平写信,祝贺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讲述他们在中国各地走访时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表示愿做中国与世界沟通的桥梁。

门杜,来自喀麦隆,是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博士研究生,他和几位朋友联合创立了中非青年联合会。在学习生活中,他一直致力于促进中非青年之间的交流。近日,他向人民网讲述了他眼中真实生动的中国。

“中国人的幸福是通过努力获得的”

出于对中国的好奇,门杜来到了中国,他想通过自己的所见所闻,了解这个在他眼中“不同寻常”国家。

在山西省吕梁市兴县,他有机会跟着当地的驻村“第一书记”,了解村民的实际生活状态;在贵州,他看到了在山区,中国政府如何通过易地搬迁让大家过上更好的生活;在新疆,他感受到了当地特色文化,着迷于人与自然的和谐共赢。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我们必须走进中国,才能读懂中国,然后才能把我们了解的中国分享给国际社会。”门杜认为,“勤奋”是中国人共有的良好品质,通过努力,中国人过上了好日子。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增进民生福祉,也让门杜深受启发。

“希望能架起一座中非对话的桥梁”

门杜认为,习近平主席在回信中与国际青年们分享了中国式哲学——“艰苦奋斗”的精神。“这需要我们在个人经验的基础上学习并了解真实的中国,然后将这一经验带回自己的国家,与国际社会分享。”

能收到习近平主席的回信,门杜非常开心。“这表明习近平主席非常重视国际学生和生活在中国的外国青年,我也很感激他对青年对话和青年交流的关注。”他说。

“我的工作实际上是把非洲文化传递给中国青年,并通过中国青年进一步了解和认识中国。”门杜表示,希望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架起一座中非对话的桥梁。 

(责编:苏缨翔、常红)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