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巴黎10月15日电 (记者邢雪)15日晚,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会堂里锣鼓喧天,来自陕西渭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将传统皮影戏、老腔、华山社火、渭北刺绣、华县剪纸等带进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向各国观众奉献了一场陕西传统文化盛宴。
本次题为“渭南表情”的中国日活动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常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代表团和香港凤凰卫视共同主办,目的在纪念《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通过10周年。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博科娃说,《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公约》具有里程碑意义,渭南反映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丰富性和强大的生命力。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嘉璐对本报记者表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的活化石,中国拥有最丰富的、最多元的、多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应该做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领路羊。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副总干事恩吉达、中国常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使衔代表尤少忠、陕西省渭南市委常委、副市长程勉贵、凤凰卫视总裁刘长乐等出席了当晚的活动。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于2003年10月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三十二届大会上通过,旨在保护以传统、口头表述、节庆礼仪、手工技能、音乐、舞蹈等为代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