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东京4月15日电(记者 李润泽)4月7日,第34届“周樱赏花会”在创价大学举行。30多年来,这片以周恩来总理命名的樱花树历经了中日关系的风雨沉浮、潮起潮落,但其象征的两国友好却愈久弥坚。
1974年,创价大学的创始人池田大作先生为促成中日两国缔结友好协定而访问中国。期间。在病榻中的周恩来向他提到“愿等樱花盛开时再访日本”。翌年,创价大学迎来首批中国赴日留学生。为实现周总理的愿望,在池田先生的提议下留学生们种植了樱花树苗,并命名为“周樱”。
周总理最终未能重游日本。但1979年,邓颖超女士访问创价大学代替总理完成了这份未了心愿。其后,每年樱花绽放时中日两国的友好人士和创价大学的学生们就会在“周樱”树下举办赏花会、追思中日友好的先驱。
30多年来,尽管中日关系几经冷暖沉浮,但“周樱会”却从未间断。钓鱼岛问题出现后中日关系趋冷,媒体对“周樱”的关注也愈发减少。但“周樱赏花会”如期召开。
创价大学学生代表、中国研究会片山优辉在致辞中指出,2013年是池田大作先生发表《关于日中邦交正常化的提言》45周年。但日本国内对两国恢复邦交之际的历史认识仍不充分。他认为,不顾个人安危、为中国人民鞠躬尽瘁的周恩来总理和池田大作先生对和平的不懈追求才是中日友好的起点,而“周樱”正是这份友好信义的象征。
本届观赏会除了依照惯例介绍“周樱”历史外,中日两国学生还表演了歌舞、茶道等。数百名中日嘉宾、创价大学学生及附近居民参加了纪念活动。观赏会最后,创价合唱团的学生与全场来宾用中日双语齐唱了讴歌中日友好的歌曲《樱花缘》,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
创价大学校长马场善久在会后接受人民网记者采访时称,在两国关系出现转折的今天,铭记周樱所象征的那段历史更显得尤为重要。
他同时表示,创价大学积极与中国交流、招收中国留学会的方针不会变化。目前,创价大学内有来自全球46个国家和地区的留学者就读。尤其是接受中国留学生的历史可追溯至70年代,现任驻日中国大使程永华就是1975年创价大学接受的首批留学生中的一员。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