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国际

通讯丨中国技术让泰国秸秆获“新生”

2025年11月26日14:36 | 来源:新华社222
小字号

点击播报本文,约

  新华社泰国清莱11月26日电 通讯|中国技术让泰国秸秆获“新生”

  新华社记者林淑婷 万后德

  11月的清莱,凉爽的山风拂过金黄稻田,远处白鹭起舞。十几名泰国农民围在稻田旁,观摩中国农业专家演示新的秸秆处理技术。

  澜湄合作迈入第十年,澜湄国家的合作也更加深入。为落实《澜沧江-湄公河合作第四次领导人会议内比都宣言》提出的“支持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促进乡村地区和农业振兴”有关倡议,应泰方提出的分享中国秸秆利用技术诉求,在澜湄基金支持下,中国农业农村部对外经济合作中心联合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在泰国开展秸秆综合利用试点,筛选出适合在泰国落地的实用技术,进行试验示范和技术培训,提高泰国秸秆综合利用水平。今年以来,中国技术团队在泰国8个府进行了试验示范。

  在湄公河边的小城清莱,古老的庙宇旁是一片片金色农田。这里是泰国茉莉香米主产区之一,人们习惯用传统方式耕种水稻,收割后的秸秆的主要处理方式之一是焚烧。清莱种植的茉莉香米收获时株高可达1.8米以上,收割后的秸秆量大,焚烧后产生严重的空气污染。

  “泰国部分水稻品种秸秆产生量能达到普通水稻的2.5至3倍,”泰国农业推广司官员他纳说,当地的秸秆处理一直是个大问题,希望借鉴中国秸秆处理的先进技术和经验。

  稻田旁,中国团队的技术课堂已经开课。项目专家孙恩惠介绍,针对泰国高温多雨的气候条件,中国引入秸秆机械收集打捆技术,通过专业搂草机、打捆机将散落秸秆迅速汇集并压制规整,便于后续的储存和长距离运输。回收后的秸秆一部分采用就地兼性堆肥技术,转化为高腐殖质的堆肥还田,有效改良土壤;另一部分加工成育秧基质块,用于培育健壮的水稻秧苗。

  “把秸秆制作成基质块,替代当地传统草木灰介质进行水稻育秧,农民把种子播种在基质块上,待秧苗长成后连同基质块一并移栽到田里。”孙恩惠介绍说,“这样培养出来的苗比草木灰育苗要强壮得多,基质块材料还可持续为苗后期生长提供营养,最终带来单产的增加。另外,不必秸秆焚烧,可减少空气污染。”

  清莱种植大户他那努瓦还体会到其他好处:“清莱雨水很多,中国这种办法的很多步骤可以在温室里完成,避免受到天气的影响。”

  如何让传统小城更加信赖新技术,中国团队有巧思。目前基质块技术仍在推广阶段,本轮使用的基质块在中国国内制作完成后运输到泰国,直接铺在泰国农田里,让泰国农民尝到收获的甜头。未来,中方将尝试在当地建设工业化制造基质块的流水线。

  基质块秧苗移栽到大田时,配套机械覆盖降解地膜技术,以隔绝杂草和病虫害,化肥使用量也随之减少。“效果带来信心。”项目参与方中国大禾科技董事长俞锃说,“虽然前期成本增加了,但是化肥使用量和草害减少,亩产增加明显,最终农民收入也会增加。”

  如今,中国团队在泰国的每个水稻种植季都会举办教学班,派技术员到田间地头手把手指导。在近日的现场教学结束时,泰国农民他那猜提问道:“我曾去过中国看你们的水稻,中国的水稻亩产能到一千公斤,是真的吗?”“虽然品种不同,我们的超级稻确实能达到这个产量。”“那我们更有动力了!”爽朗的笑声弥漫在清莱金黄的稻田旁。

(责编:刘洁妍、张悦)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