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嘉宾走进汾酒发源地:从千年佳酿中品读中国文化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一千多年前,在大唐的落日余晖里,杜牧在《清明》一诗里以笔墨为杏花村写下最绵长的告白。自此,这片土地便成了世人心中最向往的酒乡。山西的酒,清香、绵厚,恰如它流淌千年的历史,余味悠长。
杏花村,因诗而名,因酒而兴。诗酒文化,在这里汇聚起了历史长河,千古不息。9月中旬,2025“一带一路”媒体合作论坛嘉宾走进山西杏花村汾酒集团,探寻这份千年酒韵的传承与发展。汾酒传统酿造工艺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和思维方式,体现着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见证着中华民族酿酒业的渊源历史。
“来中国之前,我就对中国白酒很感兴趣,今天来到山西杏花村,深入了解汾酒文化,很震撼也很感动。”哈萨克斯坦《今日哈萨克斯坦》通讯社社长兼总编辑铁木尔·库瓦托夫告诉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希望未来通过一带一路之间的文化交流和经济合作,在哈萨克斯坦也能品尝到中国白酒。
汾酒集团相关负责人向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介绍,汾州酒商作为晋中商帮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晋商辉煌的500年间,依托晋中商帮的龙头地位声名鹊起,不仅推动并见证了晋中商帮的繁荣,更促进了清香酿酒技艺在全国的传播,成为中国酒文化发展历程中重要的见证者。
本次论坛由人民日报社、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以“共担媒体责任 推动文明互鉴”为主题,设置开幕式、主论坛、“一带一路”媒体合作对话会等多场分论坛、第二届国际传播“丝路奖”颁奖、东盟及中日韩(10+3)媒体合作研讨会等环节。“一带一路”媒体合作论坛自2014年创办以来已成功举办9届,来自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000余位外国媒体及国际和地区组织代表应邀参会,为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凝心聚力。
从杜牧笔下的诗意酒乡,到“一带一路”上的文化使者,汾酒跨越千年时光,以6000年酿酒史的厚重、非遗技艺的精妙,酿出了中华民族的文化醇香。
如今,它既承载着晋商辉煌的记忆,推动着清香技艺的传承,又借着国际交流的东风,将中国味道送往五大洲。
未来,这份浸润着历史与情感的酒香,必将继续在“一带一路”的征程中传递更多文化共鸣,让世界读懂中国酒里的千年故事与东方韵味。
来源: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
(责编:贾文婷、杨牧)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