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观察:聚同化异,勇于合作,中欧携手为世界带来希望
近日,国务院总理李强应德国总理朔尔茨和法国政府邀请,赴德国举行第七轮中德政府磋商并对德进行正式访问,对法国进行正式访问并出席新全球融资契约峰会。此访是李强总理就任以来首次出访,受到了两国以及欧盟高层政治家和欧洲经济界代表的热烈欢迎。有德国媒体发表评论说,欢迎与互动的场面热烈,中德关系再现“默克尔时代”的景象。的确,在柏林举行的第七轮中德政府磋商是两国政府在新冠疫情后首次面对面地规划和推动相互关系进一步发展,以适应新的国际和双边关系形势。正如双方政府层面所透露的,此次磋商在一系列重要问题上达成了共识,并就具体的合作领域达成了一致,访问期间的政府磋商和交流富有成效,这在当前中德、中欧关系中令人鼓舞。
首先,中德双方一致认为,我们生活的世界已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并将继续发生深刻的变化,各种危机正在加剧演变。人类共同生活和各国能够和平共处的基础正面临深刻挑战,世界正变得越来越不安全和不确定。中国认为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德国也持类似观点,朔尔茨总理称之为“时代转折”,意指德国所处的国际环境已经发生根本变化,需要在世界变化的时代背景下重新定位自己。可以看出,中国和德国有着相似的世界观,两国关于未来发展的大战略也是由此而来。这样的共识使两国政府之间的磋商不仅包括了具体的合作项目,而且还涉及世界长期发展和整体形势方面的战略认知,这是深化中德全方位战略伙伴关系互信的前提条件。
其次,中德双方都认识到,在应对全球风险和挑战方面,两国既有各自的责任,也有共同的责任。这些风险和挑战正在世界许多地方出现并加剧。在德国政府关于磋商的专题简报中,“共同应对全球挑战”等关键词格外引人注目,也很有针对性。李强总理表示,中德两国应当更加紧密地携手合作,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更多贡献,在变局中发挥“稳定器”作用,加快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世界正变得越来越不安全和不确定,威胁国家、地区和人类生存和安全的事件越来越多。面对这种情况,中德两国作为主要经济体,有着共同的责任。
中法两国领导人的会谈也彰显“共同责任”意识的特征。李强总理表示,中法同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也是负责任大国,具有共同的战略观、大局观。中方愿同法方继续加强在国际事务上的沟通协调,支持对方有益倡议,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促进世界和平稳定。马克龙总统强调,法中应坚持有效的多边主义,促进国际社会团结,完善全球治理,推动解决全球性问题。
李强总理访德期间,启动或继续实施了一批具体项目和机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双方一致同意建立气候变化和绿色转型对话合作机制,举行第三次中德高级别财金对话以及新一届中德环境论坛、卫生对话等。长长的项目清单还包括汽车制造、高科技、新能源、数字经济等领域,人文交流也受到高度重视,这些均表明中国和德国以及欧洲的关系十分广泛和深入。
在介绍磋商结果时,德国政府强调了两国在气候变化和绿色转型领域的合作。朔尔茨总理明确表示,与中国合作很重要,“脱钩”是不可能的,竞争也有利于创新。
近年来,在欧洲,特别是在柏林,有一种新的“政治正确”论调。它拒绝任何对中国的客观看法,拒绝任何与中国合作的倡议,动辄就要给人贴上政治上盲目的标签。如果有人亲美,那么他自然就是 “政治正确”;但如果他近中,则被认为是背叛了西方的价值观。在德国,有些人曾经企图通过所谓的“以贸易促转变”来改变中国的制度,现在他们又害怕德国制度会被中国的“政治影响”改变。然而事实上,在中国根本没有人想对德国施加政治影响。
越来越多的德国人开始认识到,不应把自己看作是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受害者”,德国过去已经从中国的发展中获利,未来也将继续是从中受益的赢家。笔者注意到,德国联邦政府网页上在发布中德两国政府磋商时用了“全家照”一词,同在一个地球村,各国相互依赖,也是常识规律。上周中国和德国、法国的高层会晤有力推动了相互关系,用李强总理的话说,就是“求同存异,聚同化异”。这需要有预见性和具体行动的政治勇气,动荡不安的世界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这种建设性的力量。
(作者为上海外国语大学研究员)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