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澳大利亚维护华侨华人权益
由于语言障碍和社会文化差异,海外华侨华人在生活中时常遇到难题,需要咨询专业律师意见。在澳大利亚,律师沈寒冰曾代理多桩与华侨华人利益切身相关的案件,用法律知识维护华侨华人权益。
海外求学 饱受艰辛
1990年,初到澳大利亚的沈寒冰意识到,自己的英语水平十分糟糕,对于课程内容只是一知半解。尽管生活拮据,沈寒冰却愿意支付每小时100澳元的英语补习费用,邀请澳大利亚小学老师为他授课。“老师告诉我,20岁开始学习英语很难达到母语者的水平,但我想尽最大努力。我从小学英语内容开始学习,练习听力,甚至戴着耳机入睡。直到现在,我每晚都必须听英语音频才能入睡,这已经成为习惯了。”
除了语言障碍,与同事间的差距也让沈寒冰心情复杂。“我曾在澳大利亚律师所从事文员工作。我的对桌是当地人,他的父母和叔叔都在澳大利亚法律机构工作。他经常邀请我出国游玩,还会随口说出在某地购置的地产。但对我来说,出国游玩的费用是一笔天文数字。我感到无处不在的差距。”
为了生计,一天工作15小时对沈寒冰来说是常事。他常常从清晨工作到深夜,只为了30澳元的收入。“我甚至不知道下班的具体时间,老板告诉我,客人走了我就可以下班。”
坚定学法 加倍努力
在大学期间,沈寒冰全身心投入法律专业学习。就读于澳大利亚知名法学院的他直言,专业学习难度和竞争压力都十分大。“周末,老师经常邀请我们吃下午茶,讨论最近看过的文章和发生的案件,这让我们有机会和老师充分交流。但每次下午茶时间,我都十分紧张,害怕自己无法回答老师的问题。”
从事律师行业20多年来,沈寒冰经常从早上7点工作到晚上11点,他也因此被朋友们戏称为“711”。“我经常趁着澳大利亚圣诞假期飞回中国,在大学里办讲座,谈自己对法律的见解。记得有一年圣诞节,我发烧到39.5℃。上飞机后,我瘫坐在座位上,空乘人员走上前,询问我的身体情况。我开玩笑说,自己还活着。”
沈寒冰的办公室里放置着一条床单。为了思考案件,他经常随手把床单铺在地毯上,席地而卧。“有时候凌晨2点,我突然想到案件的突破口,就会开车去办公室。我的家人也都习惯我这种不太正常的行为了。因为工作繁忙,我一直缺席孩子的家长会,心里十分愧疚。”
宣传知识 维护权益
从业以来,沈寒冰负责过多起重要案件,民事纠纷、商业诉讼、刑事辩护等领域均有涉猎。“最近,我遇到的一个案子,让我啼笑皆非。我的客户担心在澳大利亚留学的孩子买不到治疗新冠肺炎的药品,就通过快递的方式从中国寄送了药品,但该类药品在澳大利亚属于违禁药,在海关被截留,最后只能通过法律途径解决。”
在代理“维多利亚楼花案”时,沈寒冰使用衡平法维护了华人权益,胜诉了一桩看起来败局已定的案件。这一判例也入选了一些法学教科书。
他说:“当时,房产中介向低收入的华人客户虚假宣传说,每月仅需支付50澳元就可购入一套房产,但事实并非如此。在华人客户无力缴纳余款后,他们被开发商告上法庭。我翻遍法律典籍,也没有找到类似的判例,直到我想到了衡平法,向法官陈述当事人是因为中介误导才签订了购房合同。最后,我和我仅剩的两个当事人数次取证和诉讼,历时3年多,才赢得了最终的胜利。”
在沈寒冰律所自制杂志的最后一页,以“赵亚当”和“钱夏娃”为名的两个主人公用一段段对话向读者解释法律案件。沈寒冰也曾长期在报纸上开设专栏,用生动的小故事讲解常见的案件,让华侨华人了解英美法系。“澳大利亚的诉讼费十分昂贵,如果华侨华人和留学生提前了解一些法律知识,就可以规避风险,省去一笔不小的费用。”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