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帝汶总统:中国医生是治病救人的白衣天使

【查看原图】
中国第九批援东帝汶医疗队。人民网记者 孙广勇摄
中国第九批援东帝汶医疗队。人民网记者 孙广勇摄
来源:人民网-国际频道  2022年12月30日15:17

在东帝汶首都帝力市中心有一排排绿色的平房,是东帝汶成立的第一所医院——东帝汶国立医院。在蓝天绿植的映衬下,整个医院显得十分安静。在拥挤的病房内,肾盂结石患者桑托斯紧握着中国援东帝汶医疗队医生谢云峰的手说:“没有疼痛感,恢复得很好,真高兴很快就可以回家了,感谢中国医生用新的方法为我治疗。”

桑托斯两天前接受了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由谢云峰使用中国援助的体外碎石机,进行无创伤治疗,这在东帝汶是第一次。东帝汶饮水条件差,不少民众患有结石,而当地医疗卫生资源匮乏、保障水平低,轻度的结石患者几乎不去治疗,严重的需要前往国立医院开刀治疗,既不便利,也增加患者负担。

记者采访当天,东帝汶国立医院副院长克立亚也来到碎石中心,与中国专家讨论东帝汶医生操作碎石机的计划。经过培训,已有两位医生掌握操作方法,接下来的半年里将在中国专家指导下进行临床操作。“希望使用碎石机进行治疗的病人达几十人,有的已经等了好几个月,希望在中国专家的培训下,尽快让更多东帝汶医生投入治疗。中国政府捐赠医用设备,将大幅提升救治能力,惠及东帝汶百姓,”克立亚说。

这套医用碎石机是9月28日中国援助给东帝汶国立医院的,东帝汶总理鲁瓦克出席交接仪式,他说:“一直以来,中方通过派遣医疗队、设备捐赠、学术交流、技术培训和抗疫援助等多种方式,为提升东医疗服务水平做出了重要贡献,彰显了东中两国人民间的深厚情谊。”

东帝汶国立医院建于1983年,现设10个专科门诊,约362个床位,医院本地专科医生仅有177位,大部分依赖外国医生,除中国医疗队外,还有澳大利亚、古巴等国的医生在此工作。

由于医院患者多、医生少,放射科医生刘亚斌必须全天不间断工作才能把报告出完;ICU医生只有4个,中国医生梁小波经常每次连续值班7天,几乎没法睡一个完整觉;妇产科医生张敏经常通宵手术;麻醉科医生龙华经常一台手术接着一台手术;内科医生一到雨季就要接诊大量患传染病患者……

不仅是放射科,骨科、心内科、妇产科、泌尿外科等,中国援东帝汶医疗队覆盖国立医院很多科室,对提高当地医疗水平做出了巨大贡献,至今已连续18年派遣了9批百余名医疗卫生专家队伍。中国医疗队扎根东帝汶国立医院开展日常诊治和技术培训交流,深入乡村开展巡回义诊,已免费为超30余万人次提供了优质医疗服务,涵盖东整个国家四分之一人口。

东帝汶国立医院的医生与护士都把中国医生的勤奋看在眼里,对他们报以尊重和友谊。外科主任乔安娜说:“中国医术高明,吃苦耐劳,很负责任,每天最早来到医院,休息时也安排专人值班,一有急诊马上出发。我们都很感谢他们。”

在遥远的东帝汶,这一批批来自中国的医生,远离故土,忍受着孤独、艰苦,面临着传染病甚至是死亡的威胁,坚守在临床一线,为当地群众解除病痛,在这里他们被称为“真正的朋友”,时常有民众送来锦旗,献上手工自制的传统纺织品,向中国医生表达敬重与感谢。记者看到东帝汶民众送来的锦旗挂满了墙壁,“每当工作压力大时,我就来看看这些锦旗,顿时,所有的劳累都消失了,”医疗队队长刘亚斌说。

2008年9月,东帝汶政府授予援东帝汶医疗队“模范医生”称号;2010年9月,东帝汶总理向援东帝汶医疗队员颁发政府嘉奖;2012年9月,东帝汶总统向援东帝汶医疗队颁发嘉奖。每一批医疗队都受到东帝汶政府和人民的高度评价……东帝汶总统奥尔塔说,“中国医疗队队员救助了无数东帝汶病患,中国医生是治病救人的白衣天使。”

在救治患者的同时,中国医疗队经常向当地医生教授先进的技术与理念,以提高当地医疗技术水平,为更多的民众服务。碎石中心医生阿波里纳里奥在东帝汶国立大学毕业后来到这里工作,他说:“东帝汶医生使用医疗器械技术普遍欠缺,从中国医生身上我学到很多。看到中国医术水平这么高,我想去中国学习深造。”

中国驻东帝汶大使肖建国表示,今年是中东建交20周年,中方愿以此为契机,继续推进与东在医疗卫生健康领域开展全方位交流与合作,帮助更多东民众享受健康医疗服务,推动共建中东卫生健康共同体。

 

分享到:
(责编:贾文婷、杨牧)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