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国际

【年终报道·世界面孔】气候更极端,我们怎么办

2021年12月23日17:45 | 来源:新华网
小字号

  印度洪灾频发,希腊山火肆虐,欧洲多国连降暴雨,严寒、酷热、飓风和龙卷风接连袭击美国……

  今年,气候危机一再引起关注。极端天气之下,无论是大洋一隅的迷你岛国,还是地域广袤的发达强国,都未能幸免。

  面对气候变化的严峻挑战,人类命运与共。

  【存亡危机】

  南太平洋岛国图瓦卢在地图上并不显眼,但它的外交部长西蒙·科夫今年当了一把“网红”。

  在一则网络上广泛传播的视频中,科夫告诉联合国气候变化格拉斯哥大会与会代表,对图瓦卢和其他低海拔环礁岛国来说,“气候变化和海平面上升是关乎生死存亡的致命危险”。

  这是一次震撼人心的发言:科夫着西装领带站在讲台前,背后则是图瓦卢国旗和联合国旗帜。随着镜头拉远,人们才看到,科夫正站在没过膝盖的海水中呼吁世界采取行动。他说:“当身边的海水一直上涨,我们没工夫听演讲。”

  图瓦卢陆地面积26平方公里,是仅次于瑙鲁的世界第二小岛国,领土最高点在海平面以上4.5米,特别容易遭受气候变化和海平面上升冲击。科夫所站之处原是一片陆地,但因为海平面持续上升已被海水淹没。

  他说,人口1.2万的图瓦卢正为最坏情形做打算,即海平面持续上升,淹没所有领土。

  科夫说,图瓦卢正寻求“大胆的法律渠道”,以确保领土因气候变化消失时,国界仍能获国际认可。他说,那时候“我们的领土消失,我们的人民必须离开”。

  澳大利亚政府2011年发布报告说,自1993年以来全球海平面每年上升约0.5厘米。

  科夫呼吁国际社会采取切实行动,治理气候问题。“当我们沉没,其他每个人也一样。”

  【无处可逃】

  科夫的话不是危言耸听。极端天气频发,气候危机波及全球,生活在任何地方的人都难以逃避。

  今年最后一个月,美国肯塔基州等中部多地两天之内遭遇40多场龙卷风侵袭,至少92人丧生。

  龙卷风掠过时,家住肯塔基州梅菲尔德的胡达·阿卢巴希抱起两个儿子躲进壁柜。她关上柜门不久,整栋房屋即分崩离析。狂风卷起的一个水槽狠狠击中阿卢巴希的面部。虽然听见一岁的儿子哭喊,她却因身体困在废墟中而动弹不得。

  狂风过后,几个人从废墟中救出阿卢巴希和她的儿子。直到在医院接受救治时,她才知道,三岁的大儿子已经在自己怀中遇难。

  美国伍德韦尔气候研究中心高级科学家珍妮弗·弗朗西斯表示,气候变化为龙卷风等极端天气发生创造了条件。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天气与气候变化问题专家丹尼尔·斯温说,气候变化会加剧极端天气,令极端天气更频繁出现。“干燥的地方更干燥,潮湿的更潮湿。”

  今年,美国极端天气不断,东西部不同地区分别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夏天,旷日持久的热浪席卷美国西北部太平洋沿岸地区,造成数百人死亡、数千人紧急就医。高温天气刺激多地山火不断,美国西海岸各州整个夏天都处在山火炙烤的“火热”中。

  8月,飓风“艾达”重创东南部路易斯安那州和密西西比州,造成大面积停电,数百万人在飓风过后的高温湿热天气中苦挨,不少人死于高温。“艾达”一路横扫美国东部各州,所到之处洪水泛滥,生命财产损失惨重。

  极端天气危害生命,重创发展。

  美国智库大西洋理事会一份报告显示,近年来,极端高温天气每年给美国造成约1000亿美元损失,预计到2050年或达到5000亿美元,相当于美国届时经济规模的1%。报告说,美国现阶段平均每年有8500人因极端高温天气死亡,预计到2050年将增至5.9万人。

  【奋力自救】

  气候危机面前,人类命运休戚与共。10月31日至11月13日在英国格拉斯哥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因此格外引人瞩目。

  来自全球近200个国家的代表在会上激烈讨论,会议比原定计划延长一天后达成决议文件,就《巴黎协定》实施细则达成共识。分析人士认为,格拉斯哥气候变化大会之后,关键在于各方能否以行动兑现承诺。

  南太平洋岛国萨摩亚环保人士布里安娜·弗鲁扬在大会上发言说:“我们没有沉沦,我们在斗争!”

  自1995年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首届会议召开以来,孟加拉国气候问题专家萨利穆尔·哈克参加了历届大会,亲眼目睹国际社会协商气候变化治理之计的艰难历程。

  哈克说,相比在联合国框架内展开的协商与谈判,全球各地已经采取的行动更重要。

  过去20年全球气候风险指数显示,在受极端天气影响最严重国家排名中,孟加拉国名列第七。

  海平面上升、洪水泛滥威胁孟加拉国数千万人的生命,海水倒灌、土地盐碱化令更多人难以维系生计。在不少地方,人们早已开始与恶化的生存条件抗争,保护土地、保护淡水。

  建筑工人隆基·贾基尔生活在孟加拉国首都达卡以南约200公里的一个小镇。为防止海水倒灌,他和朋友筑起堤防,保护一条6.5公里长的水渠,为当地4.3万人保住了淡水水源。

  如今,贾基尔和当地人通过社交媒体平台学会了一种被称作“水上农田”的栽培技术。他们将种床置于水上,再覆盖塑料薄膜,保护土壤免受海水侵蚀。他们的实践颇为成功,从最初只种植南瓜和小扁豆发展为种植更多水果蔬菜,并向其他地区销售。

  他说,镇子周围的土地全都盐碱化,“我们得自己想办法生存”。(袁原)(新华社专特稿)

(责编:崔越、杨牧)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