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战华工以血肉之躯架起从战争通往和平的“桥梁”【2】

【查看原图】
当地民众凝神观看图片展。记者任彦摄
当地民众凝神观看图片展。记者任彦摄
来源:人民网-国际频道  2018年11月12日07:19

人民网布鲁塞尔11月11日电 (记者 任彦)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100周年之际,“铭记历史 珍爱和平——一战华工史料图片展”11月9日在比利时布鲁日西弗兰德省政府举办。    

第一次大战期间,英法两国在中国山东、河北等10多个省市招募14万中国劳工赴欧洲西线战场。根据史料记载,一战华工虽然没有直接参战,但大多在前线阵地工作,搬运武器,修筑工事,清理战场,从事的是最艰苦繁重的战地后勤保障工作。他们“以铲代枪”,为协约国赢得一战胜利作出巨大贡献。

毕粹德原本生活在山东省莱芜市牛泉镇一个平静的小村子——上峪村,可远在万里之外的战火使他成为一名英国军队的劳工。上峪村当年共有11人来到一战战场,其中10人返回家乡,毕粹德却长眠在法国。据悉,在14万一战华工中,大约有2万人最后未能回到中国,有的死于战场上的轰炸,有的死于艰苦的劳作,有的死于疾病。

图片展由山东省政府侨务办公室主办,比利时西弗兰德省政府和西弗兰德大学孔子学院协办,中国驻比利时使馆给予大力支持。山东省政府外事办公室副主任吴冠在致辞中说,当年来自山东的劳工为最多,约有8万人,“多年来我们不断通过华工后裔、军官后裔或知情者打捞有关华工的史海遗珠,发现新的华工遗存,并将它们作为山东华侨博物馆建设的重要内容加以保护、研究、展示。”

此次展览展出照片约200幅,涉及华工征募、赴法之旅、工作管理、生活消遣、贡献牺牲、战后遣留、后世祭奠等内容,不少都是第一次公开“亮相”。一幅幅一战华工画面,从时光长河中跃然面前,不仅让后人无法忘记他们所作出的历史功绩,而且对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也有着深刻的昭示。“百年前的珍贵影像是最好的历史说明书。图片展表达了我们对14万华工的告慰,寄托的是我们对和平的渴望。”吴冠说。

比利时西弗兰德省议员克里斯托弗·德雅盖在致辞中表示,一战华工以血肉之躯架起从战争通往和平的“桥梁”,他们为欧洲的自由和重建作出了重要贡献,今天举办图片展就是要永远铭记他们的历史功绩。

中国驻比利时大使馆公使衔参赞张弛在致辞中说,中比双方共同举办一战华工史料图片展,为的是让两国民众特别是青年一代了解这段共同记忆,珍惜和平,将中比友好一直延续下去。

一战华工毕粹德的孙女程玲也来到展览现场,她向记者展示她爷爷一枚褪色的铜质勋章。勋章上一位勇士手执短剑,脚跨骏马,马蹄下踩着一个骷髅。勋章的侧面有一个编号——97237,这是他爷爷当时的“名字”。“作为一战华工的后人,我为爷爷感到自豪,他为人类的和平解放事业做出了贡献。”

西弗兰德大学孔子学院中方院长潘章仙对记者表示,中国劳工在一战中做出了卓越贡献,他们的流血牺牲值得永远铭记。今年是一战结束一百周年,在这样一个时间节点纪念一战华工有着重要的时代意义。

分享到:
(责编:徐丹(实习生)、樊海旭)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