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国举行纪念达木丁苏伦诞辰110周年国际研讨会【2】

【查看原图】
9月7日,纪念Ts.达木丁苏伦诞辰110周年国际研讨会现场展示达木丁苏伦作品。
9月7日,纪念Ts.达木丁苏伦诞辰110周年国际研讨会现场展示达木丁苏伦作品。
来源:人民网-国际频道  2018年09月09日09:09

人民网乌兰巴托9月8日电(记者 霍文)蒙古国科学院主办的纪念Ts.达木丁苏伦诞辰110周年国际研讨会7日在乌兰巴托举行。来自蒙古国、中国、俄罗斯、日本、捷克等国家的专家学者近百人与会。

Ts.达木丁苏伦(1908-1986年)是蒙古国三次国家奖获得者、人民作家、科学院院士,为蒙古语言、文学、文化、教育、新闻等领域的发展做出卓越贡献。

北京大学蒙古国研究中心主任王浩教授,以“达木丁苏伦研究的当代意义”为题在会上发表了学术报告,指出达丁苏伦作为蒙古国人民作家、翻译家、教育家、学者和社会活动家,是蒙古国人文学科的重要开拓者之一,他的学术成就及其学术思想影响深远,至今仍然具有广泛的当代意义。

王浩在报告中说,达木丁苏伦在蒙古文学研究中提出并倡导的“翻译文学本土化”命题及建构的“三个支柱”文学批评理论体系,反映出如何在异质文化交流中保持自身文化的多样性,又避免自身文化的封闭和孤立。在全球化与反全球化对抗已经出现的当下,这种既保障不同民族、国家之间的各种差异,又通过彼此对话协商、和谐并进、共同发展的理念对于当今蒙古国发展具有重要的启发和意义。

王浩认为,2014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蒙古国议会上发表演讲,就亚洲国家如何处理与邻国关系时提议:“用东方智慧来解决问题,化解矛盾,促进和谐”。达木丁苏伦倡导的“翻译文学本土化”命题正是东方智慧的当代表述,是蒙古文化与其他文化共处的“黄金法则”,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精神之一——“和而不同”的内涵一致,均是旨在探索和促进人类和谐与共同发展。坚信在中蒙两国未来发展中,双方能够尊崇上述原则,发挥中蒙两国特有的智慧,解决两国交往中遇到的问题,实现共同繁荣与发展的目标。

王浩是我国少有的研究达木丁苏伦的学者,先后用中文、蒙文、英文发表十余篇相关学术论文,其专著《启蒙与建构:达木丁苏伦蒙古文学研究》获得第四届中国外语非通用语优秀成果奖著作类一等奖。2008年王浩获得蒙古国政府颁发的“达木丁苏伦”奖章,是首位获得该奖项的中国学者。

分享到:
(责编:徐丹(实习生)、樊海旭)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