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清组图】的的喀喀湖,美景令人心醉——秘鲁散记之九【31】

【查看原图】
只有一户人家的漂浮岛上建有高高的观景台   于世文  摄
只有一户人家的漂浮岛上建有高高的观景台   于世文  摄 

从库斯科到普诺,乘旅游巴士历经10小时,只为“艳遇”一个湖。这就是被印第安人奉为“圣湖”、拥有神奇浮岛景致的“的的喀喀”湖(Titicaca)。聆听神话传说,探访印加文化发祥地,观赏漂浮岛的醉人美景,感受一个水上民族生存的世外桃源,这就是不辞辛苦长途跋涉来到普诺的缘由。

的的喀喀湖,印第安人的“圣湖”

4曰27日晨8时,当地导游布朗斯准时来到普诺皇家酒店接大家前往的的喀喀湖游览。普诺距湖5公里,约10分钟车程就到了湖畔码头。蔚蓝的天空,湛蓝的湖水,白色的游艇,清新的空气,不禁让人为之振奋。载客约30人的游艇驶向的的喀喀湖深处的乌鲁斯(Uros)群岛。为让大家观景,游艇中速行驶。群山环绕,湖光山色,清澈湖水中密密的芦苇荡(totora reed)散发出一种诱人的清香。布朗斯指着广阔无垠的湖面说,的的喀喀湖是南美安第斯山脉中的高山湖泊,它位于秘鲁与玻利维亚交界的科亚奥高原上,海拔3812米,面积8372平方公里,湖水均深140-180米,是南美洲地势最高、面积最大的淡水湖,也是世界海拔最高的大型淡水湖之一,还是世界最高可通航湖泊,被称为“高原明珠”,是闻名世界的游览胜地。

的的喀喀湖富有独特的文化内涵。湖中有41座岛屿,最大的太阳岛上至今存有印第安人寺庙、宫殿等文明遗迹,这里是古印加文明的发祥地。相传此湖原名“丘基亚博”,克丘亚语意为聚宝盆。因为在湖周围群山中蕴有丰富的金矿,印第安人用黄金制成多种佩戴饰品,称此湖为“聚宝盆”。太阳神看到这个藏宝的湖泊如此美丽可爱,就使令一对男女天使下凡至湖中心太阳岛上,他们饮用着甘甜的湖水生存繁衍,便诞生了印加民族。在世界混沌初开之时,印加文化的创世之神维拉科嘉,就在的的喀喀湖上让太阳和月亮升起,由此创造了光明世界。又传,太阳神之子曼科·卡帕克在太阳神护佑下,率领印第安人从的的喀喀湖出发到库斯科定都,建立了神圣印加帝国,而曼科·卡帕克就是印加帝国的开国君主。的的喀喀湖是印加民族和早期印加文明诞生地,自古至今印第安人奉其为“圣湖”。此湖原名“丘基亚博”,何因又称的的喀喀湖呢?传说凶猛的豹子吃了外出玩耍的太阳神幼子,太阳神的眼泪流成一个泪湖。崇奉太阳神的印第安人上山打死了豹子,将一块象征豹子的石头置于太阳神庙中祭祀,本土语言称豹子为“的的喀喀”,这样丘基亚博湖就改称的的喀喀湖了。还有另一个传说。布朗斯说,水神女儿伊喀喀和英俊青年水手的托相爱,水神得知后勃然大怒,旋即将的托淹死在大浪里。伊喀喀在悲痛中将的托尸体推出水面化为山丘,自己则化为浩瀚湖水,山水相依永不离分。凄美的故事感动了印第安人,他们用这对恋人的名字为湖命名,这是“的的喀喀”湖动听名字的另一个来历。

乌鲁斯群岛,用芦苇扎制的神奇漂浮岛

辽阔的湖面宛若大海,碧湖平滑如镜,游艇驶过激起一层涟漪,就像吹皱了柔软的丝绸。湖中芦苇轻轻摇曳,倏然从芦苇荡中漂出一艘渔船,如诗如画。聆听神话,趣味无穷,沉醉景色,享受美好。不知不觉间时针走过半小时,

游艇靠近乌鲁斯岛。布朗斯话锋一转,加快语速说,早在印加文明之前乌鲁族人就已经住在大湖周边地区,为躲避扩张中的印加人的欺凌与兼并,他们举族登船逃向湖中,泽水而居;最初住在船上,遂之用湖中盛产的芦苇建造浮岛,在城堡一样的浮岛上定居,逍遥自在,进退自如。至今由92个浮岛组成的乌鲁斯群岛居住着约2500人,他们依然沿袭着祖先的生活方式,驾船捕鱼,坚持在漂浮岛上生活。说话间游艇靠上一个小岛,身着鲜艳衣裙的妇女站在岛上载歌载舞欢迎游客。登上小岛,有一种像踩在麦秆垛上的感觉,软绵绵的,大家小心翼翼地走到岛中央一片开阔地。布朗斯说这就是小岛的“广场”,他让大家围坐在半圆形的芦苇卷上。淳朴的岛长致欢迎词并介绍编制浮岛的过程,布朗斯把岛长的土语译成英语。岛长说,这里有4户人家,老少十多口,共同生活在一个小岛上就像一家人。接着,岛长和另一位男主人用模型演示造岛过程。先将芦苇根扎成直径约30厘米、长60厘米的圆柱型苇捆,再将数百个苇捆紧密连接形成岛基,之后用干芦苇在岛基上横竖铺10层,一个百余平方米的小岛就建成了,最后扎锚固定,以防漂移。长久在水中的苇捆会变软腐烂,两三年须更换一次岛基,上面的芦苇每月也须补铺两次。在小岛上观赏妇女绣制的挂毯、帽子及多种工艺品,参观用芦苇搭建的房屋,里面有铺着自织床单的床铺及置放于高处的工艺小船,看来芦苇屋很舒适。屋外有儿童活动场所、太阳能发电装置和露天火炉,炉下垫着一块石板以防火灾。他们的食物以土豆和芦苇根为主,岛上的妇女与孩子都在嚼着白白的芦苇根,好像很享受的样子。岛长说,岛上男人每天凌晨3点要驾船捕鱼,用自己捕到的鱼和女人制作的工艺品到岸上换回需要的日用品。当然,也看到5公里外的普诺市民过着现代人的生活,但乌鲁族人依恋择水而居,靠鱼与芦苇维生,安于祖辈相传的与世无争的生活方式。

在妇女送别的歌声中离开小岛,岛长的草船送我们到另一个中心大岛。这里有芦苇拱门、迎宾木牌、大型餐厅、商店与客房,许多游客在岛上留影。大岛客房分单间与双人间两种,屋内设置与小岛芦苇屋相似,只是床上用品更显整洁。中心大岛是岛民联合经营的面向游客的商业性浮岛,给那些想体验浮岛生活的游客提供一个新奇的落脚点。

时过中午,游艇到大岛来接我们。登上游艇,继续欣赏的的喀喀湖和漂浮岛风光。天上飘着白云,湖上游弋着可爱的翘翘船,单体的、连体的、船前扎着美洲狮头的、矗立着高高观景台的……颇似湖面上漂移的精灵,头顶礼帽身穿鲜艳蓬蓬裙的妇女们更把漂浮岛装点得五彩缤纷,澄澈的湖水真实地映现了如诗如画的美景,令人心醉不舍离去。

普诺,的的喀喀湖畔良港

走下游艇,乘旅游三轮车回到普诺酒店午餐。餐间布朗斯介绍普诺。这座建于1668年的小城是普诺省首府,是秘鲁南部的的喀喀湖西北岸的重要湖港,是游览的的喀喀湖的出发地。它海拔3826米,人口近7万,渔业、食品业、毛纺业发达,拥有漂浮岛和古墓群遗址等重要旅游资源。午餐后来到附近的普诺中心广场,观看普诺大教堂和耸立在广场上的民族英雄弗朗西斯科·博洛涅西雕像,注意到广场周围有许多西班牙殖民时期的漂亮建筑,广场附近步行街上商店林立,游客络绎不绝。下午3时,跟随布朗斯来到西鲁斯坦尼古墓群遗址。从普诺出发行车1小时抵达一个几十户人家的小村庄,由此登上山丘,看到许多圆墓废墟,最高的圆墓约12米。布朗斯说,这些是比印加文明更古老的古墓群遗址,早在印加帝国兴起之前,艾马拉人(Aymara)就在Umayo湖畔山丘上,建起圆柱形陵墓石塔,将逝世的贵族头颅供奉其中;且在墓塔东侧开一个小窗,让阳光射入,祈求生命复活,但山脊的高塔多遭雷击而倾圮。站在海拔3860米的山脊上,望着高高低低的圆墓废墟和高山湖畔的萧瑟景致,一种千古凄凉的沧桑感油然而生。一位来自美国的团友突然从一个圆墓底窗爬进去,片刻后又嘻嘻笑着爬出来,“there's nothing there!”连连说里面什么都没有。她的举动打破了我的沉思,也令大家惊奇,布朗斯称赞她的胆量与勇气。走下山丘,不少团友和艾马拉族妇女及其羊驼合影,争相留下此次秘鲁之旅的最后美照。

“五一”前夕离开普诺,即将挥别秘鲁这个神奇的国度。从首都利马飞至圣谷,从天空之城马丘比丘乘火车抵达古都库斯科,再乘巴士南下与圣湖“艳遇”。美丽的秘鲁,每一个角落都令人难忘,古老的印加遗址,每一处圣迹都闪烁着古印加文明的光辉。短短十余天的秘鲁之旅,美不胜收。世界犹如一部大书,每一页都藏着异样的精彩,带着悬念放空自己,凝视与感受这个世界真实而多样的美!(冯 霄/文 于世文/摄)

分享到:
(责编:刘晶(实习生)、樊海旭)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