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加文明、玛雅文明、阿兹特克文明并称为“印第安三大古老文明”,是美洲由南到北的古代印第安人文明。2018年4月游览秘鲁,实现了走进印加文明的梦想,在此分享踏访印加文明标志性遗迹——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重遗产马丘比丘的见闻与感悟。2016年末,曾去墨西哥拜谒奇琴伊察玛雅城邦遗址和中美洲伯利兹国的拉玛奈玛雅遗址,探访了丛林中的玛雅文明;踏访墨西哥之北的阿兹特克文明已在计划之中。
多年向往的马丘比丘终在眼前
4月24日凌晨,离开乌鲁班巴镇的圣阿库斯丁酒店乘大巴到附近的奥兰达火车站,6点40分登上前往热水镇的观光火车。车厢设有舒适的真皮座椅,可享受茶点与航空级服务,透过全景式玻璃大窗和明亮的天窗,将窗外安第斯山的森林、雪峰、云雾和湍急流淌的乌鲁班巴河景色一览无余。40分钟车程到了马丘比丘山脚下的热水镇,小镇因拥有众多温泉而得名。一下火车就看到以山麓绿林为背景的“Machu Picchu”白色大字和雄鹰展翅的街头雕塑,游客熙来攘往,商铺鳞次栉比,手举帽子、手杖、雨具的商贩紧追客流……俨然一派旅游小镇的热闹景象。这里距马丘比丘6公里,是进入马丘比丘的必经之地,由印加古道徒步上山需要2小时,我们时间紧迫,只能乘车前往。8点30分坐上景区观光巴士上山,垂直峭壁,飘渺云雾,翠绿山林,连续“之”字形的盘山坡道和偶尔现身的萌萌羊驼……美景令人目不暇接,不觉半小时已到马丘比丘大门前。面积不大的山顶广场排起了长队,恁多游客等待进入景区,那景象不由让人想起北京的春节庙会。“景区保护岂不令人堪忧?”触景沉思,随即发问。导游费尔南多说,鉴于游客过量、景区污染与山体滑坡等现象,联合国几年前曾提出警告,现规定每日限入2500名游客,观光火车、景区巴士,进入门票全部实名预约,突发奇想游马丘比丘是根本不可能的。说话间队伍移动迅速,已到检票处,虽然此时天不作美下起雨来,但千余名游客很快有序进入,看来秘鲁政府对此处双重世界遗产的管理与保护还是严格有效的。进入古城,向往多年的真实的马丘比丘终现眼前,虽然细雨绵绵,雾气旋绕,但早在地理书和画册中见过的那无比壮美的图景映入眼帘,依然令人震撼和激动不已。
镶嵌在安第斯山绝壁上的天空之城
马丘比丘位于印加古都库斯科西北130公里处,它高耸在安第斯山脉最难通行的马丘比丘与瓦纳比丘两峰间陡峭而狭窄的山脊上,海拔2430米,面积13平方公里,其中建筑遗迹5平方公里。山下是乌鲁班巴河环绕的深谷,周围层层山峦,可谓悬在绝壁上的天空之城。导游费尔南多说,马丘比丘在克丘亚语中意为“古老的山巅”,也被称为“失落的印加古城”,是前哥伦布时期保存完好的印加遗迹,享有秘鲁“庞贝”的美誉。它由印加国王帕查库提建于1440-1500年间,直至1532年西班牙征服秘鲁时方被舍弃。由于山高路陡,人迹罕至,400多年隐藏于丛林覆盖的山间,直至1911年,才被美国耶鲁大学教授海勒?宾加曼发现。自1913年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用整个4月刊介绍马丘比丘后,它才引起世人的广泛关注。1940年一支探险队发现贯穿印加圣谷、连接这里的印加古道,从那时起打通了通往马丘比丘的道路。由于其宏大的建筑规模、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发现时间较晚,马丘比丘成为印加帝国的标志性古城遗址。1983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2007年入选“世界新七大奇迹”,由于其神秘的宗教氛围,也被列为全球10大怀古圣地。
马丘比丘作为印加贵族的休养地与祭祀地是考古学家较为一致的看法。古城遗址由城市区与农业区两大区组成。跟着费尔南多由东南向北行走再左转上山,看到马丘比丘用巨大花岗石建筑的城廓,迤逦壮观。费尔南多指着这气势磅礴的岩石围墙说,它享有“秘鲁长城”的美誉,两区之间由此石墙分隔,墙外是梯田农业区,依地势不同,又分高梯田与低梯田;城区由神圣区、祭司与贵族区、平民南区3区组成。在山顶看到高梯田和城垣守卫者的草屋,站在观景台眺望,古城全貌、对面瓦纳比丘景色尽收眼底,俯瞰则是数百米峭壁下流淌的乌鲁班巴河,真实感受到马丘比丘是耸立于山脊上的天空之城。还看到很多从上到下的水渠。费尔南多说,考古显示整个城区有200座建筑和109处连接山坡和城市的石梯,总计3000多个台阶,还有众多喷泉与完整的水利系统,当时古城人口达1100人;古城不仅有明渠,还有暗渠,其水渠和下水管道与灌溉系统巧妙相连,供水系统设计做到了让圣泉的水依次流淌过每一间房屋。城区规划井然有序,北部多为庄严的宫阙神殿,南部是作坊、居室和公共场所。看到供王公贵族居住的梯型房屋排列在一个缓坡上,用料优质、石墙精美,附近还有个绿色植物与花卉覆盖的御花园,而平民南区则是石块粗糙、没有窗户的房屋;且对贵族和平民的供水量也有区别,是严格按等级配给的,显然,印加帝国等级制度森严。
观赏神圣区的祭祀庙宇
走到马丘比丘中部靠北区域就到神圣祭祀区,这里有众多神庙。穿过一片房屋遗址下行,首先来到“太阳庙”。印加人笃信与崇拜太阳,马丘比丘的拱形大门称为“太阳门”,古城中心建有壮观的“太阳庙”。这是一座精致的圆形建筑,墙上的窗口和庙中置放的花岗岩巨石体现了太阳庙的天文台功能。费尔南多说,可从窗口观测太阳在夏至时的运行轨迹,每年6月22日南半球冬至时,阳光会通过此梯形小窗直射到庙中花岗岩巨石中央,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与构造能完美地捕捉阳光射在花岗岩巨石上的变化轨迹。古城北面的瓦纳比丘山峰背面有座月亮神庙,和这里的“太阳庙”遥相对应,考古学家由此论断,马丘比丘是用于供奉太阳神的地方。“太阳庙”不仅是印加人祭祀太阳的场所,更是一座天文观测站,是古印加人对天文和建筑学造诣的最佳代表。从“太阳神”庙再上山坡,经过有散乱石块的石料场就到了神圣广场。这片区域内有祭祀天地之神的“主神庙”,它无顶、只有三面围墙,墙壁均用打磨精细的石块垒砌,并以巨石垫底,门楣是一块重达3吨的岩石,庙中有巨石祭坛和许多神龛。它旁边就是“三窗庙”,因有三扇巨石叠成的大窗而得名,可从大窗眺望神圣广场和远处的群山。庙中残存一堵厚厚石墙,其中有块32个剖面的不规则巨石,但它却能紧密地与周围石块拼接在一起。庙中有根用来支撑屋顶的石柱,柱边有一块象征天地宇宙的石刻,据说在此祭祀地、水、火宇宙三元素,故又称三神庙。灵敏的“方向石”就在庙旁,其四角分别朝向东西南北,印加人也用它辨别星象、测定季节,为农事服务。著名的“拴日石”就矗立在这里的高山之巅,它是个“凸”字形的巨石组合,一个石桩直立在一块长约2米有刻度的平置巨石上,又称石塔。费尔南多说,当年崇拜太阳的印加人总担心太阳西落深渊不再升起,就在古城至高点竖起“拴日石”,在每年冬至太阳节时,他们祈祷太阳重新归来,会象征性地把太阳拴在石桩上。“拴日石”被称为印加的“日晷”,竖立的石桩随着太阳运行会在平放的巨石上投下阴影,依不同位置的阴影来判定时间变化与季节更替,从而安排播种与收获等农事活动。印加人和玛雅人一样,都拥有很高的天文智慧和成就。“神鹰庙”则在南边居住区,印加工匠在天然岩石上雕凿出栩栩如生的神鹰两翼,又在地面石块上精雕出一个鹰头造型。印第安人崇拜山鹰和美洲豹,其古都库斯科设计成美洲豹形状,而在马丘比丘建了神鹰庙。此庙鹰翼背后的岩石上凿有供祭祀用的石龛,翅下还有曾经供奉木乃伊的小洞。下山途中,走进仿照古印加人屋舍加盖了茅草屋顶的复原屋,发现屋顶横梁是用绳子捆在墙壁石笋上。此时恍然大悟,所见居屋墙壁上凸出的石笋原来是用作加盖屋顶的。壮观的梯田一望无际,可以想象数百年前这里农业何等发达。人去楼空,印加文明失落,只有随处可见悠闲吃草的羊驼。
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迹与不解之谜
聆听传说,马丘比丘背后山的轮廓象征印加人仰望天空的脸,而高高的瓦纳比丘代表他的鼻子。印加人认定不该从山上切削石料,只能从山下搜寻散落石块建造城市。马丘比丘就是利用从山下搜寻的散落石块建成的,令人惊讶。一路走来,所见马丘比丘太多细节令人敬佩。古城墙壁都用精准切割的石块垒砌,不用砂浆与粘合材料,竟能严丝合缝插不进一枚薄薄的刀片;梯型门窗和略微向内倾斜而相互抵连的墙壁具有很强抗震与防洪功能;半圆形石片上下扣合的供水渠道具有保洁与防蒸发功能;“太阳庙”、“拴日石”具有很强的天象观测功能,它们不仅是一座庙和一块石头,它们更多地向世人呈现出15世纪古印加文化的精髓。站在高山之巅沉思,如此规模庞大的古城所用石料取材于600米峭壁之下,古印加人在没有轮式车辆和铁制工具情况下,是如何挖掘并将数百吨重的巨石运上山巅的?他们不用任何粘合材料是如何垒成严丝合缝的平整石墙的?最早发现古城之时,许多房间窗台上还摆有金器宝物,何故刹那间就人去楼空、消失得没有留下任何纪录……太多不解之谜令人匪夷所思。但这谜一样的古城却是为数不多的自然与文化双重世界遗产和世界新七大奇迹。“马丘比丘古城位于一座非常美丽的高山上,海拔2430米,为热带丛林所包围。它是印加帝国全盛时期最辉煌的城市建筑,那巨大的城墙、台阶、扶手都好像是在悬崖峭壁自然形成的一样。古城矗立在安第斯山脉东边斜坡上,湍急流淌的乌鲁班巴河环绕峭壁之下,那里是非常丰富的动植物宝库。”世界遗产委员会对马丘比丘这样描述。马丘比丘是印加文化的瑰宝,是在世界天文与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古城遗迹。
出行秘鲁之前、登上马丘比丘的兴奋时刻和在写这篇马丘比丘散记的日子里,不时忆起智利当代著名诗人巴勃罗.聂鲁达的长诗《马丘比丘之巅》的诗句:“我看见石砌的古老建筑物,镶嵌在青翠的安第斯高峰之间。激流与风雨侵蚀了几百年的城堡奔腾下泄……在这崎岖的高地,在这辉煌的废墟,我找到能续写诗篇所必需的原则信念。”
岁月无语,惟石能言。马丘比丘给予世人的不只是对古印加人智慧的感佩与敬畏,更多的是启迪世人知晓、铭记、追寻与缅怀已经逝去的一个人类的伟大文明。(冯 霄/文 于世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