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届“俄罗斯(苏联)高校国际毕业生日”活动成功举办【7】

【查看原图】
第四届“俄罗斯(苏联)高校国际毕业生日”活动成功举办【7】
第四届“俄罗斯(苏联)高校国际毕业生日”活动成功举办【7】
来源:人民网-国际频道  2017年11月17日10:47

人民网北京11月17日电 近日,欧美同学会留苏分会携手北京俄罗斯文化中心共同主办第四届“俄罗斯(苏联)高校国际毕业生日”活动。活动在对外经贸大学宁远楼国际会议厅举行,中国教育部原副部长、欧美同学会副会长、留苏分会会长刘利民,俄罗斯驻华大使安德烈·杰尼索夫,对外经贸大学校长王稼琼出席活动并致辞。刘剑锋、陈为江、汪熊麟等老会长们,北京俄罗斯文化中心主任梅利尼科娃,顾问孔诺夫,上合组织副秘书长波塔片科等参加了活动。活动聚集了近400位各时期留俄(苏)学子。

活动由留苏分会副秘书长吴军教授主持,刘利民会长发表了饱含深情的俄文致辞,代表所有留俄(苏)毕业生对俄罗斯(苏联)高校给予的教育和培养表示感谢。刘利民指出,留学教育是中国对外开放的组成部分,是中外人文交流的重要内容,贯穿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发展、改革的全过程,在中国社会变革和发展进程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留俄(苏)的学长中涌现出了200多位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以他们为代表的留俄(苏)杰出学长为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杰出的贡献。目前在俄罗斯高校就读的中国学生近3万名。留学归来的学长是中俄两国友好交往的使者、是中俄留学交流的实践者和受益者,是两国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见证者和参与人。如今,随着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高水平发展,人文交流多姿多彩,教育合作成果不断,留学交流规模日益扩大。今年,中俄首所联合大学——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的顺利建成、招生是两国合办高水平一流大学全新征程的重要里程碑。党的十九大宣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意味着中国发展处在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中俄作为相互毗邻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大国,必将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秉承共同繁荣、世代友好的合作理念,开辟新型多元化合作模式,夯实“一带一路”建设和欧亚经济联盟战略对接的成果,共同开创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新时代。希望留苏分会与各位学长抓住当前的契机,顺应历史的潮流,回应时代的呼唤,做好民间外交的使者,为进一步深化中俄合作、发展中俄友好关系添砖加瓦。

俄罗斯驻华大使杰尼索夫向所有留俄(苏联)毕业生致以节日的祝贺,他说五、六十年代中国的留苏学生勤奋好学,自己读大学时的老师曾经有许多中国同学,每当提起中国同学她就称赞不已;1957年毛泽东主席曾在莫斯科大学亲切接见中国留苏学生并勉励他们好好学本领,成为对国家有用的人才,“希望新时期的中国留学生继承前辈留苏毕业生的精神,发挥好民间使者的作用,为发展和巩固中俄两国的友谊做贡献”。

对外经贸大学校长王稼琼在致辞中指出,中国与俄罗斯,不但是历史上的友好邻邦,也是全球一体化进程中的战略合作伙伴,两国不仅在经济、贸易、人文、教育等领域密切合作,而且在地区和国际事务中也保持着相互配合与相互支持。随着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不断加深,两国人文交流蓬勃发展,教育合作已成为促进两国增进了解和加深友谊的重要桥梁。中俄两国高等教育各具特色,各有优长,合作基础好、潜力大。2013年底,对外贸易大学作为牵头高校,与俄罗斯高校一道,组建了“中国-俄罗斯经济类大学联盟”。联盟搭建了两国高校人才培养、学术交流、科研创新、社会服务、国际交往等领域人文合作的重要平台。学校非常重视两国学生的交流和往来,每年派遣中国学生赴俄罗斯高校交换学习和攻读研究生学位,还有众多来自俄罗斯及独联体国家的留学生在对外经贸大学学习,目前在读的就有581位,占所有留学生人数的18%。,希望将来有更多的留俄人才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更大贡献。

随后,中国清华大学教授董戈、北京大学博士后费海汀作为留俄罗斯(苏联)高校的优秀留学生代表做了精彩的发言,他们深情回顾在俄罗斯的美好留学时光,深深怀念着自己的母校、自己的老师和同学,感谢他们对自己的培养和帮助,在每位毕业生心中将永远铭记对俄罗斯的友好感情,并表示要继续努力工作,推动中俄两国的科技和人文合作。

发言环节结束后, 北京俄罗斯文化中心、欧美同学会留苏分会学长共同呈送了一场精彩的文化演出,有俄罗斯民族风格的舞蹈、歌曲、萨克斯演奏、俄语歌曲大合唱等节目,气氛热烈,让人陶醉,现场掌声迭起。

分享到:
(责编:贾文婷、常红)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