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斯加纪行之四:淘金小镇史凯威【12】

【查看原图】
小火车行驶在1969年建成的峡谷新桥上   于世文  摄
小火车行驶在1969年建成的峡谷新桥上   于世文  摄

尚丹号邮轮8月23日22时驶离阿拉斯加首府朱诺,继续向北行驶,经过近8个小时航行,24日6时许,邮轮抵达史凯威,这是尚丹号阿拉斯加之旅停靠的第三站。我们在史凯威乘坐百年前运输淘金者的小火车,穿越在崇山峻岭之中,观赏壮美的雪山、冰原、湖泊、草原和森林,在淘金小镇史凯威感受浓浓的怀旧气息。

精彩的“白色通道--育空铁路”观光火车。史凯威的老式火车观光游是最著名的旅游项目,我们已在邮轮上预定。由于火车人数限制,邮轮游客只能分批次上车,我们被安排在中午12时上车。因此,上午有时间参加了邮轮安排的“捐助弱者步行乐”活动,在甲板上走完5圈后稍稍休息,提前用了午餐准备下船。走下邮轮,视野开阔,举目仰望,对面山麓郁郁葱葱,低空有游客乘坐的飞机在盘旋,一列长长的“白色通道--育空铁路”(White Pass & Yukon Route)观光火车就停在山脚下。这列火车是由黄绿色蒸汽机车头带动、车厢为红顶墨绿色的老式火车。由于邮轮游客都知道自己的车厢与座位号,大家有条不紊地排队上车,顺利找到了自己的位置。一进车厢就看到一个火苗摇曳、古香古色的取暖火炉,一排排双人硬座、4人面对而坐、中间有个窄窄的长条桌,车厢门与洗手间设施都是古老样式,走过来的列车长穿着19世纪钉有金属黄扣子的正蓝色制服、头戴大盖帽……眼前的一切,特别是青烟袅袅的蒸汽机车头,似乎让人穿越时空,回到百年前的感觉油然而生。

坐下来阅读列车员发放的中文介绍,噢!这是和埃菲尔铁塔齐名的当年西半球最北方的铁路,它始建于1898年5月,是淘金热催生的低成本窄轨铁路,由阿拉斯加史凯威通向加拿大育空地区的白马市,全长110英里;其间穿洞过桥、翻山越岭,很多地段铁轨就铺设在悬崖峭壁的边边上,为开掘隧道,筑路工人要在摄氏零下60度的严寒中作业,3.5万人分南北两队同时施工,经两年多的艰苦奋战,1900年7月终于完工,共花费1000万美元,这在当时是个天文数字。整条铁路是英国资金、美国工程师和加拿大承建商共同合作的成果。它在淘金热时代是运送淘金矿工进山的唯一交通工具,之后金矿挖掘殆尽,矿工转移,客源骤减,1982年火车停运。随着阿拉斯加旅游业的兴盛,1988年,它被开发为专载游客的“世界风景小火车”。

小火车徐徐启动,车厢女导游率先祝福大家遇到一个晴朗的好天气,又称赞大家乘坐古老小火车是明智的选择,因为不在这条铁路上乘坐老式小火车,就等于没来史凯威。行驶不到4英里,她引导大家先后观看当年的铁路维修站、淘金者公墓、有三文鱼洄游的清澈小溪和一片片桦树林;约行驶到7英里处,她提示:“这是摄影热点洛克角,可以看到远处的哈定冰山”,大家都到窗口和车厢连接处,拍下一幅幅雪山冰原美景。一路风景,目不暇接。小火车行驶到11.5英里处,从右侧车窗突然望见一条明亮的瀑布,大家在兴奋中拍下这难得的画面,导游説,这瀑布名为“新娘面纱”,它源自6000英尺的冰山,是克里夫兰山和克里弗德山两座冰山上的冰雪融化形成的瀑布,是这条铁路线上最靓丽的景色之一。经过亨利站、冰河站后,霎那间冰山峡谷消失,火车进入长长的隧道;越过灵感角,火车行至死马谷时,从左侧车窗看到一座废弃的钢桥,导游説,那是建于1901年、当时最长的悬臂梁桥,1969年已经停用。这骨架散落的废桥,似乎给这条铁路增加了几分沧桑感。火车现在通过的是建于1969年的新桥和一条长675英尺的隧道。火车沿途峭壁耸立,穿过隧道、桥梁,一路爬山,经过1小时40分钟行程,登上美加边界海拔3000英尺的克朗代克山的2,865英呎高峰,蓝天纯净、白云朵朵、山巅耸入云霄,美景尽收眼底。隔窗看到森林掩映的蓝色小屋,那就是美国的边防与海关检查站,在两国边界线附近飘扬着5面旗帜,自左而右依次为美国国旗、阿拉斯加州旗、加拿大BC省旗、育空区旗和加拿大国旗,在最高的山峰上,耸立着美加国界碑,两侧分别是美加国旗。这条铁路在加拿大境内还有一半的路程,最终抵达育空地区白马市。邮轮游客受时间限制,火车就在驶过20.4英里的制高点折返,车厢两边的乘客换位,以便欣赏另一侧的不同美景。一路风景无限,高山峡谷、森林草地、绿色植被中点缀着粉红色的火焰草,雪山冰原、冰河湖泊、山涧瀑布和潺潺流水的小溪,一幅幅画面从窗外掠过,尽情享受大自然恩赐的美景,车上有时会有人跳起来张开双臂,尽情抒发兴奋的心情。今日乘坐小火车是欣赏大自然美景,昔日淘金者是怀揣淘金梦在这条路上艰难跋涉!历经3个半小时、行程41英里,小火车于当日近16时回到史凯威。

淘金小镇怀旧气息浓浓。下了火车,我们在史凯威兜兜转转。史凯威位于阿拉斯加东南方内湾航道的最北端,雪山环绕,绿树挺拔,小桥流水,阳光普照,是个环境优美的小镇。史凯威在印地安语中意为“风之城”,最早只是人烟稀少的小村庄。1887年,一个叫威廉.摩尔(William.Moore)的船长发现了由史凯威进入育空地区的通道,他根据自己多年从事边境勘探的经验,判断这条通道连接着一个藏量丰富的金矿,他意识到史凯威是通往金矿的门户,是距克朗代克山金矿区最近的小镇,于是当即决定在此定居,占据大片土地与儿子一起在此建造木屋、经营锯木厂。史凯威可通往金矿之路的消息一经传出,一批批淘金者涌来,顶峰时期,这里人口达2万,史凯威很快成了阿拉斯加最大的城市,酒店、沙龙、舞厅、赌场遍布,小城好不热闹。1900年之后,淘金场已被先行者瓜分完毕,淘金热随之降温,史凯威人去楼空,小镇沉寂下来。如今这里也仅有800人常住,但由于它在淘金史上的门户地位和小火车观光,史凯威已成为阿拉斯加航线的必停港口,每年能接待100多万游客。

在小镇漫步,感到这里至今刻意保留着淘金热时期的风采,有种浓浓的怀旧气息袭来。一个带有旋转式铲雪机的老式火车头、一个轧道车陈列在小镇火车站旧址,不远处,屹立着当年淘金者的纪念雕塑。在小镇主街百老汇大道(Broadway)上,屹立着保护完好的百年前的旧建筑,一座有“A.B”“1899”字样的小洋楼引人注目,门面装饰着许多图案,外墙面装饰有8883片百年浮木,据介绍这是当年来此探险者的会所,人们称它“北极兄弟会馆”,现在是小镇的游客中心;这条街上还有座名为“红葱沙龙”的老房子,在淘金热年代,它一层是酒吧、二层则是供淘金者寻花问柳的红灯屋,现在是酒吧餐厅,里面陈列着淘金热时期的老照片,女服务员身穿红黑色相间的长裙,魅力无穷,客人可以吹着口哨点一杯饮料,有时还演出“淘金秀”,让人忆起淘金热那段历史。小镇有个免费参观的淘金博物馆,里面有雕像、实物、模型、图片与文字,介绍那段淘金史的始末。

在史凯威乘坐老式小火车,漫步在大街独特的木制人行道上,观赏“北极兄弟会馆”、“红葱沙龙”、淘金博物馆及摩尔古宅,还有映入眼帘的复古马车、印第安人图腾、身着古装的观光车女司机和女导游、百年前样式的火车站售票处和古朴的候车站台,不禁让人想起卓别林主演的电影《淘金记》的种种画面,也让人感叹今日史凯威虽金尽人去,但山水依旧,刻意保持浓浓的怀旧气息,这是对小镇百年沧桑的历史钩沉。正是这种钩沉积累了小镇的旅游资源,使小镇在沉寂中焕发生机。史凯威所为似乎值得我国许多小镇效仿。

当晚8点,邮轮驶离史凯威,向正北方向的阿拉斯加冰川湾国家公园航行。(冯霄/文 于世文/摄)

分享到:
(责编:覃博雅、常红)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