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足球语言”促文化交流,中巴中学生足球友谊赛开幕

【查看原图】
张睿拍摄
张睿拍摄
来源:人民网-国际频道  2017年08月01日21:55

人民网石家庄8月1日电(张睿、康文雅) 七月底,酷热当头,石家庄第二十二中学的绿茵场迎来了一批足球小将。7月31日,由河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主办的中巴中学生足球友谊赛开幕,来自巴西里约州的葡中双语中学足球队的队员们在未来三天里,将与来自石家庄市9所中学的足球队员们展开多场比赛。

据悉,来自葡中双语中学的26名巴西少年均在16岁上下,他们不仅是球迷,更是“中国迷”,此次来华是参加由河北大学主办的足球夏令营。在三周的时间里,他们将与中国进行“亲密接触”。除了学习汉语,他们还将与中国学生“以球为媒”,增进彼此友谊,并亲身感受中国的社会与文化。

2015年,由巴西里约热内卢州政府和中国河北师范大学共同创办的“若阿金·戈麦斯·德索萨里约州州立高中”在里约热内卢州尼泰罗伊市正式成立。这所巴西首创的葡中双语高中是里约热内卢天主教大学孔子学院的一个全新尝试。

学校中方负责人、里约天主教大学孔子学院院长乔建珍向记者介绍,这所学校是巴西第一所全日制葡中双语高中,也是中巴之间的交流平台,“我们要在巴西的教育体系内,把汉语和中国文化融合进去,从娃娃抓起,培养复合型人才”,学生们不仅要有专业强项,还有汉语优势,可以“两条腿走路”。

对于如何激发巴西学生对汉语的兴趣,乔院长认为足球是最适合的媒介。

“足球是流淌在巴西孩子血液中的一项运动。所以,学校规定,如果想在球队里踢球,专业成绩必须达到要求。”乔院长说,“足球不是目的,比赛也不是目的,我们希望找到一个契合点,培养孩子们对学习的兴趣。”

为此,学校专门从河北师大请来体育学院足球教师庞旭鹏,在乔院长的支持下,组建起了一支校园足球队。庞旭鹏凭借自己作为专业球员的扎实技术和对足球的热情,逐渐和“足球王国”的孩子们打成一片。在他的努力下,原本散漫的孩子们不仅提高了足球水平,也培养了很强的组织纪律性。“训练时,第一排放鞋子,第二排放书包,第三排放水壶,训练结束后谁也不许在地上留垃圾”,这是年轻的“90后”中国教练对他们的日常要求。

作为一所公立教育机构,葡中双语学校为各阶层的孩子提供了接触汉语的机会。“比如我们去年的夏令营队长吉列尔梅,请我这次回国帮他买几支铅笔。他的家庭条件不太好,起初对学习完全没有兴趣,很散漫,只喜欢踢球。来到学校之后,我要求他必须学习,才可以继续待在球队里。现在他已经养成了很好的学习习惯,每天都会学汉语。前几天他告诉我,‘老师,我觉得汉语很容易了’。”乔院长露出骄傲的笑容,向记者展示学生练习汉字的照片。

“‘本土化’是孔子学院未来的发展方向,”乔院长补充道,“从这些孩子中,会走出未来高质量的巴西本土汉语教师。”

15岁的若昂是年龄最小的营员,也是此次夏令营的队长。他告诉记者,“我所看到的中国和媒体报道的中国完全不一样,这是一个秩序井然的国家,有非常热情的人民,还有眼花缭乱的美食。”

这是若昂第二次参加足球夏令营,“文化交流非常重要,”他说,“我们可以把巴西足球展示给中国朋友,而他们也可以教我们汉语,带我们体验中国文化。这是一个相互吸收借鉴的好机会。”

河北师范大学足球教研室主任黄大伟认为,通过“足球语言”进行互动,可以快速消除中巴学生之间的距离感,从而跨越沟通障碍,促进同龄人交流。“如果将来能够安排巴西学员住进中国孩子的家里,吃、住、训练在一起,就更好了。这样既可以提高双语学校孩子们的汉语水平,也有助于双方深入了解彼此的文化。当然,这是一个小建议。”黄主任补充道,“孩子们要多接触,在积极的方向上彼此影响。”

黄大伟还表示,目前不少巴西教练或球员希望能来中国工作,担任校园足球教练等职务,但语言仍是最大障碍。

随营员们一起来中国的,还有26岁的球队教练卢卡斯,他从去年开始学习中文。

“虽然我会的中文不多,但随着学习的深入,我越来越被中国的文化所吸引,”卢卡斯说,“体育也是一种非常好的文化交流方式。通过体育为年轻人创造交流机会,通过体育促进分享,这非常值得被推广。”

作为中巴中学生足球友谊赛的协办单位之一,石家庄蛋球儿体育公司总经理王恩普认为,这个活动不仅能促进两国青少年的交往,也给孩子们一个直观了解国外体育和语言文化的机会。“我们希望能通过此次赛事,吸引更多对体育有浓厚兴趣的孩子们,助力打造复合型体育人才。”王恩普说。

分享到:
(责编:贾文婷、杨牧)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