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度中德奖学金生及校友招待会在德国柏林举行

【查看原图】
德意志学术交流中心亚太部主任博施曼女士致辞。 人民网记者 冯雪珺摄
德意志学术交流中心亚太部主任博施曼女士致辞。 人民网记者 冯雪珺摄
来源:人民网-国际频道  2017年03月25日09:08

人民网柏林3月24日电(记者 冯雪珺)24日,一年一度的中德奖学金生及校友招待会在中国驻德国使馆举行。即将赴华学习的德籍中国政府奖学金新生、中德两国校友代表,德意志学术交流中心、人民学习基金会、克虏伯基金会、特里尔大学、弗赖堡大学等中国政府奖学金项目合作机构代表,一共90余人参加了当晚活动。

中国驻德国大使馆公使张军辉发表主旨演讲时,向参会的两国青年人阐述了“中德全方位战略伙伴关系”的最新发展情况。在中德政治互信、经贸合作领域继续取得显赫成就的同时,新世纪以来,两国教育合作持续繁荣:两国超过1100所高校建立了校际伙伴关系,每年有4万名中国学生和学者在德学习和研修,超过7500名德国学生赴华学习。每年在德取得高等教育毕业文凭的中国学生数达5500人,占全部外国毕业生数的12%。在德孔子学院发展迅速,第19家孔院即将在波恩大学成立。

张军辉对德方各伙伴机构多年来为促进中德学术交流提供长期支持予以感谢,也向今年即将赴华学习的德国奖学金新生表示祝贺。他说,中国是一个有着960万平方公里领土、13亿人口、2000多所高校的大国,青年学子们应珍惜赴华学习机会,游历中国美好河山,了解多样文化,认识中国不同的方方面面,并把各种有趣经历带回德国。

教育处公使衔参赞刘立新也对奖学金获得者表达了良好的祝愿,表示希望大家在中国有美好的交流学习经历,也坚信大家能够在中国拥有美好的经历。

德意志学术交流中心亚太部主任博施曼女士表示,很多得奖者已经去过中国,或者会一些中文。未来去中国的交换经历,相信会让大家更好的了解中国国情现状。也许在场的很多人未来会成为中国专家。对德国而言,熟悉德中国情的中国专家非常重要,有助于帮助德国更好地发展德中关系。

德国人民学习基金会中国项目负责人舒策女士表示,各类奖学金给以机会,从政治、社会、文化等多个维度,进行中德双方的青年交流。每位奖学金获得者都展现出了非常优秀的一面,希望中、德奖学金获得者们,能够借助奖学金提供的交换机会,丰富阅历,加强专业知识,未来为中德友谊的长久发展贡献力量。

两国奖学金新生和前留华生代表也分别作了发言。人民基金会学生代表坦福斯表示,德籍学生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理想,但都共同向往中国。有的想学习中医,更多将其介绍给西方;有的着迷于中国传统文化;有的则对中国的饮食文化,尤其是川菜甚为喜欢……大家都努力地学习中文,为了更好的接触中国。“对我们而言,可以通过另一种角度观察中国,语言以及社会中的各个方面。没有一个国家像中国一样庞大、丰富,难以用言语概括。”

德意志学术交流中心奖学金学生代表米萨用一口标准的中文发音,以“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开场,“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结尾。他表示,友谊可以去除国界的屏障,跨越文化差异。中国的多样性如此丰富,难以一一描述,也因此充满魅力。中国在过去三十年发展巨大,未来希望成为驻华记者,报道中国,或者作为翻译、外交官,为中德交流做出贡献。

中国学生代表卢小正则细数了学习德语、融入德国生活的点滴摩擦,以及身边德国老师、朋友的热心帮助。围绕在异乡学习与生活、文化融合、语言学习、科研团队协作文化等主题,娓娓道来。

本次活动的德方协办机构,德意志学术交流中心,是中德高教合作最重要的伙伴机构之一,在人员交流、校际合作、联合科研等领域与中方共同资助了大量项目。德国人民学习基金会与我国共同资助优秀德国学生赴华留学已有30年历史,迄今共选拔近300名德国精英学生赴华留学。

为增进中国人民与世界各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友谊,发展中国与世界各国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经贸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中国政府启动“留学中国”计划,设立奖学金,资助世界各国优秀学生、教师、学者到中国的大学学习或开展研究。中国政府奖学金覆盖全球180多个国家和地区,每年为49000余名赴华学习的青年学生提供资助。德国是中国政府奖学金的重要合作伙伴国,中德双方每年选拔资助近400余名学生赴华学习。

分享到:
(责编:徐祥丽、崔东)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