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克松基金会纪念中美《上海公报》发表45周年

【查看原图】
刘健总领事在纪念活动上致辞。廖政军摄
刘健总领事在纪念活动上致辞。廖政军摄
来源:人民网-国际频道  2017年03月01日12:45

人民网洛杉矶3月1日电 (记者 廖政军)当地时间2月28日,以美国第37任总统理查德·尼克松命名的尼克松基金会在其位于加利福尼亚州约巴林达市的总统图书馆内举行盛大活动,纪念中美《上海公报》发表暨尼克松总统访华45周年。中国驻洛杉矶总领事刘健、夫人陈小玲,与尼克松基金会主席比尔·巴瑞鲍特、尼克松图书馆馆长迈克尔·埃尔兹、尼克松总统外孙克里斯托弗·考克斯及当地政商界人士等数十人共同出席活动。

刘健在致辞中表示,尼克松总统的“破冰之旅”确认了“一个中国”的原则,是中美邦交正常化过程中的重要一步,中美建交也开启了中美关系的新时代。尽管中美《上海公报》已经发表了45周年,但其深刻的历史意义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被磨灭,其阐述的重要原则至今仍然被视为发展中美关系的重要基石。

刘健说,中美关系经过38年的发展,已经超越了双边的历史范畴,一个稳固、良好的中美关系是世人和国际社会所期盼的。前不久,习近平主席与特朗普总统进行了通话,双方就广泛的议题进行了交流,美方也重申了奉行一个中国政策。

巴瑞鲍特指出,尼克松总统当年“改变世界的一周”的访华之行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至今它仍然源源不断地给当今世界发展注入积极的能量。

考克斯此前对本报记者表示,45年前,尼克松总统清楚意识到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及人民建立一种紧密的、稳固的外交关系的必要性,这也是为何他在1972年决定踏上了通往中国的“和平之旅”。“时至今日,我们很欣喜地看到,美中关系始终在持续稳定发展。”

考克斯说,作为世界两个大国,美国和中国曾经历了长达25年“相互隔绝”的历史,直至中美《上海公报》正式发表,才开启了两国关系和平与繁荣的新的历史篇章。

出席当天纪念活动的还包括1972年曾随尼克松总统访华的白宫军事助手、后来成为尼克松本人幕僚长的杰克·布伦南上校,他此次身边带着一张当年毛泽东主席会见尼克松总统及夫人时的珍贵照片。作为历史见证人,布伦南向本报记者表示,他始终坚信中美两个大国共同发展友好双边关系,是给两国人民乃至全世界“最好的礼物”。

1972年初,尼克松总统应周恩来总理的邀请,对北京、杭州和上海进行了为期一周的访问。访问期间,中美两国在上海共同发表了《中美联合公报》,也就是《上海公报》,为中美交往与合作铺下第一块基石。《上海公报》与1979年的《中美建交公报》、1982年的《八·一七公报》并称中美三个联合公报,成为中美关系发展的指导性文件。

分享到:
(责编:覃博雅、常红)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