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故事:他演绎了中国版的《辛德勒的名单》【2】

【查看原图】

  他说他有三个母亲

  1946年底,抗日战争胜利的消息终于传到了德国,裘法祖萌发了回国的念头,因为那里还有战争,那里还在流血,为自由而战的同胞,同样需要他的手术刀愈合创伤。然而当时,裘法祖已经娶了一位德国妻子,生活已经非常稳定,有了孩子,还买了汽车和房子。

  “连孩子的奶粉都买不到,干嘛回去?”得知他有回中国的念头,许多朋友好意劝阻。他并不争辩,坦然地退掉了洋房,卖掉了汽车,携妻带子回到了祖国。

  医生也是战士,只要祖国一声召唤,医生也能上前线!

  1952年,裘法祖参加抗美援朝医疗队并任顾问,在长春军医大学救治志愿军伤员,不眠不休的手术台前,有他不知疲倦的身影。

  1956年,他受聘为上海同济大学医学院教授,开展了一系列当时国内没人敢做的复杂手术,为上百万患者开辟生命之路。

  20世纪80年代,他主持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器官移植机构,主持的肝移植至今保持“手术例数最多”和“存活时间最长”两项全国纪录。

  新中国百废待兴,急缺医学人才,裘法祖主持编写了以五年制医学教材为主体的50多种医学教材,现在医学教材中还能常见到他的名字。

  他还创办《大众医学》杂志,将自己总结出的一整套操作方法推广到全国,为医学科普做出巨大贡献……

  裘法祖说:“我有三位母亲,一位是生我养我的母亲,一位是教育我的同济,一位是我热爱的祖国。”

  以生命相托的信任,理应赢得医生亲人般的赤诚

  裘法祖做手术有个特殊规矩:术前一定要亲自清点每一件手术器械、每一块纱布,一直以来,他的手术台被认为是最安全的。极致严谨的医风,与他从医之初的经历有很大的关系。

  1940年,裘法祖为一位中年妇女做阑尾炎手术,术后第5天,这位病人突然死去。尽管尸体解剖没有发现手术方面有什么问题,但导师的一句话却让他记了一辈子。导师说:“裘,这是一位有4个小孩儿的妈妈。”

  裘法祖说,导师的这句话影响了他日后60年外科生涯的作风和态度。裘法祖的学生、我国著名肝胆外科专家吴孟超曾见过这样一幕:裘法祖不顾自己的年迈,跪在病床旁边,通过观察病人导尿管中的小便流量,来诊断病情。他一生获奖无数,但在众多的奖项中,他最为认可的是2001年中国医学基金会授予的医德风范终身奖。

  电影中的辛德勒说:“这份名单代表着至善,这份名单就是生命,名单的外围是一片美丽的港湾。”

  现实中“中国的辛德勒”说:“医生治病,是将病人一个一个背过河去的。一个病人愿意在全身麻醉的情况下,让医生在他肚子上划一刀,对医生是多大的信任啊。这种以生命相托的信任,理应赢得医生亲人般的赤诚……”

  希波克拉底誓言,在裘法祖心中,重于生命——

  从现在起获得从医许可,用我的良心和威严布施医术,我将超越任何种族、宗教、国籍、政党,以及社会地位,只对病人履行我的义务,即使受到威胁,也绝不利用我的知识去做违背人道的事,即使受到威胁,在任何困难面前也绝不退缩,在任何枪口面前,也要保卫这片土地的和平!

 

【1】【2】
来源:中国青年网  2016年10月12日08:53
分享到:
(责编:常红、杨牧)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