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外交”助益中日关系前行 【2】

【查看原图】
日本政要出席论坛
日本政要出席论坛
来源:人民网-国际频道  2016年09月30日15:09

被誉为中日民间外交“助推器”的北京—东京论坛于9月28日在日本东京落下了帷幕。北京—东京论坛迄今已举办了十二届,12载时光,历经风风雨雨,现已成为中日两国间重要的民间交流渠道。今年的论坛是否已按预期充分发挥出功效?如何看待当下举办论坛的意义?中日关系要怎样“冲破迷雾、雨过天晴”?人民网日本七日谈专栏专门约请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副研究员庞中鹏进行了分析及解读。内容如下:

北京—东京论坛多年来广聚各界朋友、广汇各路贤达、广纳各界观点与建议,始终围绕着两国各领域的重大问题进行意见交流与观点碰撞,为中日关系的发展发挥了其独特的功效与作用。在中日关系处于紧要关头的今天,论坛更应该充分发挥其已经拥有的重要影响力与功效,为两国增信释疑并助推中日关系走上正轨而贡献智慧与良策。

毋庸置疑,中日两国关系近年来由于日本方面一些错误与激进的做法而致使双边关系呈现“冷淡状态”。如何消除“冷淡状态”、如何使两国关系真正进入“平稳与良性”运转的坦途、如何管控两国关系中的“敏感问题”、如何避免两国因“敏感问题”而出现突发事件等一系列艰巨的问题摆在两国面前。这些棘手问题如能妥善与有效解决,自然能推动中日关系向前顺利发展;但如果这些棘手问题无法妥善与有效解决、抑或这些棘手问题越积越多并有可能“爆发危机”,这就会危及到中日关系的大局。

那么,该如何应对中日关系中出现的问题、以让中日关系“冲破迷雾、雨过天晴”?

首先,关键是日本方面在涉及到非常敏感的历史问题上要谨言慎行。历史问题,在日方看来可能是很小的问题、抑或仅仅是“个人心灵问题”,但在中方看来,特别是在中国广大的民众与舆论看来,历史问题就是一个巨大的问题,是一个非常敏感的关系到中国人民民族感情与根基的巨大问题。试想,日本右翼势力,时不时地冒出有关否认与美化二战侵略历史的荒谬言论、屡次去参拜供奉有二战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日方却对此淡化处理或者干脆视而不见,这种在历史问题上的“两面手法”或者“双面人”的做法,势必会引起中国民众与舆论的反感,而每一次日本一些阁僚与议员去参拜靖国神社的举动,都会刺激中国民众与舆论的神经,如果日方参拜靖国神社的行为往复循环下去,只会继续加剧在中国民众与舆论中的不好印象,甚至会不断恶化中国民众与舆论对日方的看法。

故此,日方要仔细与审慎思考如何处理敏感的历史问题:一是,历史问题不是小问题,更不是可有可无的“微不足道”的细枝末节,历史问题处理好了、或者历史问题管控得法,将会有力消除发展中日关系的“杂音”与“阻力”;反之,历史问题处理不好、或者历史问题继续发酵乃至激化,只能是给中日关系“添堵”与“使绊”。

二是,历史问题越是文过饰非、越是遮遮掩掩,就越会久拖不决、甚至成为“顽症”。二战已经结束70多年了,但是对于日本来说,却永远停留在二战历史阴影中,始终徘徊在二战历史当中而不能自拔。在日方开来,二战历史不一定是“侵略”、“是否是侵略”难以下结论等,故在“侵略未定论”这一极端错误历史观指导下,日方对历史的认知只会是越来越混乱与模糊。实质上,日方刻意模糊历史认识的深层目的,不外乎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国际环境与日本自身的变化,可能会让国际社会淡忘“日本是二战侵略国与战败国”的不光彩历史,甚至会让国际社会改变对“日本是二战侵略国与战败国”的认识,日本已经是一个“正常国家”了,何谈二战侵略历史?

殊不知,这只是一种“掩耳盗铃”与“自欺欺人”的手法。历史是客观存在的,曾经过去的历史,并不会因为时间的流逝而消失;相反,时间的流逝,只会更加凸显历史的珍贵,并在重要的时间节点,历史会更加鲜明;历史的镜鉴,要随时警醒,如果日方非要“洗白”曾经错误的历史,那样只会是“愈洗愈黑”。

其次,日方要以战略眼光与全球视野看待中日关系。今年北京—东京论坛的主题是“面向世界及亚洲和平与发展的中日合作”,可谓一语中的。在当今飞速发展的世界上,现今的中日关系,已经不是简单的局限于东亚地区的两国间关系,因为在一个全球化的世界里,中日关系也是置于整个全球视野下的中日关系。全球视野下的中日关系,更须有全球性的战略眼光,来思考中日关系的未来。

也许在日方看来,中国方面提出的“一带一路”、“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等倡议与举措,可能是对日本正在日益拓展的国际影响力的削弱或销蚀,“彼方所得必为己方所失”。某些日本政客不能客观公正看待中方近年来的发展壮大,片面认为中方的发展就是对日方的潜在威胁,继续抱持陈旧的“零和博弈”思维,对与中方合作共赢推动地区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不抱有积极念头。且近年来,日方不断充实日美军事同盟合作关系的内容、扩军备战、极力想借美国之力牵制中国发展、并图谋“复兴”全球军事影响力,凡此种种的所作所为,与当今的全球治理潮流格格不入。

要想真正推动中日关系转圜并走上正轨,日方须转换思维,学会用全球眼光看待中日关系的发展:即使不能立即完全支持中方的政策与举措,但也不能有“拆台”甚至“遏制”的想法与行为;日方应真诚欢迎中方在全球治理进程中的积极作为,应冷静思考在全球治理框架下的中日关系该如何发展与定位的重大与紧迫问题;因为,诸如金融危机、恐怖主义、难民潮、气候变化、跨国有组织犯罪、大规模传染病流行以及能源问题等全球性问题,不是单个国家就能应对与解决得了的,在应对与解决全球性问题方面,中日两国可以合作且应该合作的交集有很多。

“解铃还须系铃人”,中日关系的前行,更须日本方面放下身段、亲力而为。

北京—东京论坛已经为中日关系消解矛盾、化解分歧、减少疑惧、增进信任方面做了大量有益性的工作,相信今后更能为中日民间交流把好舵、掌好向。明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45周年,后年是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签署40周年,以此为良好契机,愿日方与中方相向而行,共促中日关系前行。 

分享到:
(责编:覃博雅、刘洁妍)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