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东京9月30日电(许永新 孙璐 滕雪)9月28日上午,由中国国际出版集团与日本言论NPO共同主办的第十二届北京-东京论坛在东京落下帷幕。在当天上午的全体会议上,中日方嘉宾做主旨演讲后,中日双方代表分别就各自分论坛的讨论情况作总结报告,并根据论坛达成的协议发表了《东京共识》。本届论坛主题为“面向世界及亚洲和平与发展的中日合作”,近500位来自中日两国政界、经济界、学术界、传媒界的嘉宾和代表出席。
有观点对立但气氛融洽
27日下午,人民网记者参加了双边政治与外交分论坛、经济分论坛的讨论。
日本参议院议员、原财务副大臣藤田幸久强调了民间交流的重要性。他说,如果在某个国家有朋友,就不想和那个国家搞对立。
上智大学国际关系研究所代表、前日本驻美大使藤崎一郎表示,日本有许多对于中国和韩国极具侮辱性的出版物,期待今后能出台法律予以限制。
上海市日本学会会长、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吴寄南表示,这些年来,日本媒体对中国媒体的负面报道过多,使得日本民众对中国的认识产生偏差。日本现在的政治家中能够写汉诗、对古代东亚文化有造诣的人越来越少了,现在都是按照美国的标准、美国的思路走,使得两国的政策差距越来越大。
人民网记者注意到,尽管在一些问题上双方观点相去甚远,甚至完全对立,但双方嘉宾还是主动与对方握手,可以说气氛比较融洽,给人留下很深的印象。
论坛出现新特点
吴寄南指出,与往届相比,本届论坛有三个明显的变化。一个是理性、务实,双方不再纠缠细节的问题,不是互相指责,而是秉持向前看的方针,最大限度地寻求共识。二是对于中日关系的未来,不持悲观的态度。第三,针对中日间磋商机制薄弱的短板,就北京—东京论坛这样的民间交流平台如何向机制化、常态化、网络化发展,大家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院长、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原主任、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原主任赵启正表示,北京-东京论坛已经坚持了12年,它实质上已经是中日之间纯政府外交之外的最重要的中日民间交流渠道。这12年以来,交流都是直率的,参加的骨干都认为改善中日关系是他们的一种天职,一种责任,而不是一般的社会活动或职业,因此大家是极其认真的。
中日合作空间广阔
日本众议院议员福田达夫表示,最近4年每年都去中国,中国面临的最大挑战是政府要带领13亿人向前发展,这是在人类历史上没有经历过的一个巨大的“实验”,保证这个“实验”取得成功,也与日本的国家利益息息相关。因为对日本人来说,13亿人口意味着一个近在咫尺的巨大市场。
分论坛结束后,福田达夫在接受人民网记者专访时表示,中日两国有广阔的合作空间,除了在环境问题和粮食问题上日本能够与中国进行合作,还有中小企业方面也可以进行合作,中国今后可能会向大企业与个体小企业两边分化,但只凭大企业与个体小企业肯定是不够的,日本有很多填补中间空白的技术。
日本需要准确了解变化中的中国
在经济分论坛上,西村朝日法律事务所外国法合伙人、在日知名律师张翠萍在自由提问环节与分论坛的发言嘉宾进行了互动,她提出,中国处于高速发展期,日新月异,日本需要准确了解变化中的中国,中国也应努力把信息准确地传达给日本。比如撤资,包括某些日本媒体在内,有不少人一味地说中国撤资很难。其实,撤资,尤其是清算,在任何一个国家都要花时间,这是共性问题,但很多人往往忽视这一点,也没有认识到中国为此付出的法制建设上的努力(如《破产法》的出台及实践操作的逐步完善等)。此外,某些特性问题亦被完全忽视,比如当时日本企业投资中国时,中国方面给予了附经营期限等条件的优惠政策,如撤资本身违反了该等约定的条件,则需要按照约定进行一定的结算等,从而导致撤资所需时间相应拉长。希望中国政府方面设置相应窗口,以某种形式把信息更准确地传达给日本,也提升日本对中国投资的信心。
分论坛结束后,张翠萍在接受人民网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和日本彼此都很关心对方国家的经济问题,对日本来说,中国是一个很重要的经济实体,中国具有巨大的消费市场,而中国现在重点发展的第三产业(如养老、医疗、环保)、能源产业等领域亦是日本企业在中国一个新的发力点,是中日经贸合作的新领域。日本媒体有时会发布类似中国不适合日本企业发展这样一些言论,这也恰恰证明了日本非常关注中国。日本看中国有些地方有失偏颇,原因之一是有很多信息不是第一手信息,或者借助翻译,或者是带有倾向性的媒体报道等等。如何将包括中国经济政策在内的信息准确传达给日本、日本如何接收到这些实效信息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日本在研究中国政策的过程中,出现了中国设置障碍等等说法,很多时候是基于对于中国法律制度的不够了解以及某些成见或偏见。
论坛努力应对新问题
28日,北京-东京论坛闭幕后,人民网记者对中国国际出版集团总裁周明伟就论坛今后的发展方向进行专访。周明伟表示,大家的关注点不光是要看中日间存在的问题,而要以更为现实的方式推动本国,推动双边去解决问题。事实上,中日之间的矛盾和问题是非常严重的,有老问题也有新问题,我们希望逐步调整对话方式,更加理性,更加务实,同时要更多的不是简单谈问题,而是促使问题得到真正改善,推动两国关系稳定发展。严重影响中日关系的一些老问题现在有所缓解,但也冒出一些新问题,比如南海问题,不能任意让它影响中日关系。因此针对一些新的问题,论坛组织者正在考虑专门设置一些分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