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不完全统计,2015年中美两国间人员往来超过475万人次,中国大陆来美访客达到300万人次,在美中国留学人员总计30余万人,旅美华侨华人则有500多万。
1979年1月1日,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37年来,使馆领事部坚持“以人为本、外交为民”的宗旨服务于华人华侨。2015年,驻美国使领馆办理护照、旅行证、公证、认证、健在证明等领事证件24万余份,妥善处置领保案件3300余起。
冲破雨雪 也要把温暖送达
驻美国大使馆负责在全美50个州内的15个州和1个特区,犹他州是距离比较远的一个州,公路距离三千多公里,路程相当于从深圳开车到沈阳。
“需要办理证件的很多是老人和孩子,动辄全家人出动,他们长途跋涉会非常辛苦。我们跑一趟,就可以为他们省下大量的时间、精力和机票、住宿的费用。”领事部李民参赞介绍,这些年他们几乎每月都挤出一次周末休息的时间赴外州办证,把领事服务送下乡。
使馆领事部一行5人于近日从华盛顿启程奔赴盐湖城,颠簸8小时后终于抵达。“我叫秦婷,为了给儿子办旅行证回国,从临近的普罗沃赶来的。但是没有预约,今天能办吗?”一大早,在犹他大学的办证现场,这位带着两个孩子的母亲神情急切。美国部分地区的公交系统周日休息,秦女士一家必须在周六赶回家。“我们会按现场情况延长时间,保证办完最后一份证件才走。”李民安慰她。其实,使馆的工作人员已经注意到当日现场带孩子的家长和老人,正在着手安排为他们优先办理。“真没想到使馆办事这么有人文关怀,解决了我们的实际问题,太感谢了。”秦女士感动地说。
计划中午结束的证件办理,因为人数远超预期,直到傍晚5点半才结束。加上两地两小时的时差,华盛顿的胃,到盐湖城的饭点早已饿扁。为了不影响进度,办证期间工作人员只喝了点外卖的面条汤,继续工作。一天下来受理了近200份材料,三名工作人员双眼布满血丝,嘴上燎起了火泡,累得说不出话也吃不下饭。“快回去休息吧,明天还要赶六百多公里的路。”
晨光微曦,沿着壮丽的落基山脉一路向东。莽山层青、层黛,路上间雨、间风雪,能见度差、车轮打滑,让原本六小时的车程耗了八个多小时。
在怀俄明州拉勒米的办证现场,人并不像在盐湖城那样多。从外州赶来的卢女士在办理证件时双手发抖,显得激动不已:“我来办退休证,飞到华盛顿要花掉我很多积蓄,你们来这我太方便了,感谢祖国政府!” 强忍着高原反应头痛不适的领事樊玥一边忙一边说,因为舍不得机票费,卢女士已经三年没有回国了。“这一趟就算只为她一人来,也值得。”
为孩子办旅行证的李先生说:“我们非常感谢使馆大老远的过来,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方便,和我们也没有距离感,办事效率很高。”
前台一根针 后台千条线
在华盛顿领事部证件组,工作经验最丰富的蔡奇把这里的工作称为“劳动密集型产业”。谈到特别工作经历,她不好意思地说:“我们的工作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几年如一日,平淡踏实。”中午11点半,昨晚她下班洗净的杯子还空着,一口水都没来得及喝。
看着座无虚席的接案大厅,堆满长尾夹的纸箱,一摞摞半人高的待审材料,不难想象他们每天的工作强度。有的人因为长期逐页审阅领事认证文书,每天500多份、上千页的审阅量造成眼压过高、罹患青光眼的风险,有的人长期伏案工作肩颈受损,有的人因为长时间佩戴乳胶手套被汗渍浸出疱疹,没有午休时间、饿了就轮换着吃口盒饭……“苦和累都不怕,就怕申请人对我们的工作不理解。”蔡姐有些心酸。“但是崔大使跟我们说,领事部证件组是集中体现中国对外形象和风范的窗口,是实时洞悉中美人员往来动态的窗口,更是积极推进海外民生工程的窗口。我们都是形象大使啊,所以虽然人少、任务重,但你看我们这窗明几净,大家都在高高兴兴、精精神神的工作。”
“他们工作非常专业、职业,帮了我大忙,我特别满意。”准备回国探亲的冯女士笑盈盈地说。
他乡游子的依靠
很多初次赴美的朋友说,出国方知祖国好。“留学生在美国唯一的祖国亲人,就是使馆的工作人员。”在犹他州生活了二十多年的乐桃文教授这样告诉我。1984年,他作为公派留学生赴美国攻读研究生学位。“当时中美建交才5年,一下飞机是中国驻旧金山总领馆派人来接我,像家人一样。后来使馆知道我们想家,就给每个留学生订了一份《人民日报》,那就代表了祖国。现在,领事部官员每年都要来领区看望各界华人华侨,跟我们谈心、为我们解忧。此外还定期给中文学校的孩子们送课本、送教具,想的特别周到、非常暖心。”
在盐湖城,领事部工作人员马不停蹄地赶赴犹他州警察局、旅游局和州议会,会见各部门官员,调研中国游客在美旅行期间的典型问题,听取美方的意见和建议。李民说:“2016年是中美旅游年,赴美旅游的中国游客人数必将大幅增长,难免出现一些新问题,而我们还要做好预防性领事保护宣传。”因此,使馆特地请犹他州交通局官员录制了“在美安全驾驶须知”,领事部周冠婷说,视频要带回去配上字幕发布在社交账号上,让尽可能多的中国游客出行前就看到。
在外的难与苦只有他们自己知道。“做领保工作,我想忘记经历过的每一件事。”让领事李霞印象最深的工作经历发生在停尸房。她陪同死者的女儿去医院,看到母亲坠亡惨状的女孩瘫倒在地。“我当时也吓懵了,没有任何心理准备,整个人都动弹不了,但还是尽力紧紧牵着女孩的手安慰她,我不能倒下。”她“想忘记”的原因,正是因为领事保护工作处理的大部分案件都与华人华侨在海外遭遇不幸有关,每一次都要同当事人共同经历、承受,分担和解决所有难题。“想要为他们分忧解难,但不想再让各种不幸的事件发生。”
李霞说,有时工作的强度和情绪上的压力让他们不堪重负。“我先生就像个‘黑洞’,把我的负面情绪全部吸收了,也没有抱怨。今天是‘520’,我想对他说一声谢谢。”证件组的工作人员中,有一半是使馆工作人员的家属,承担着基础枯燥的工作。“放弃自己的工作来随任,和自己国内工作的落差是肯定有的。”正在熟练地给护照贴发签证页的刘大姐说,“但一家人能在一起、又能为使馆多尽一份力,就挺开心的。”
领事保护、侨务工作和领事证件称作领事部的“三驾马车”,大到涉及国家领导人和双边关系,小到窗口前每个人的诉求。李霞说,“把领事部的工作做好,就是个能暖人心、近人心的工作。就能通过每一次服务、每一次接触,把中国的‘朋友圈’越做越大。”李霞终于笑了,“争取更多的友好人士聚拢在祖国身边,就是我们的目标。” (人民网记者 高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