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开罗4月7日电 (刘水明 王云松 韩晓明)6日下午,埃及开罗大学孔子学院多功能厅内座无虚席,近百名埃及汉语学习者和乒乓球爱好者正在聚精会神地聆听中国前乒乓球国手、七次获得世界冠军的刘伟女士宣讲。
刘伟宣讲的主题是:人人都可以成为冠军。这场精彩宣讲开启了中埃文化年体育人文交流的序幕,在两国之间又架起一座“人心相通”的桥梁。刘伟结合自己的不凡经历和感悟,用生动简洁的语言,同埃及青年学子一起分享了她对“不服输、不怕输、永不言败”的体育精神和“追求卓越、不断超越”的冠军精神的诠释,从而加深了他们对乒乓球运动、对中国的了解。
从1980年入选山东省队开始专业运动员生涯,到1996年从国家队退役,16年的时间让作为运动员的刘伟既经历过登上世界冠军领奖台的荣耀,也品尝过与奥运金牌失之交臂的痛苦;从1999年进入北京大学学习到2015年 获得博士学位,又一个16年,刘伟通过埋头苦读,实现了人生的“华丽转身”。两个16年,让刘伟对于成功、失败、坚持与奋斗有着独特的思考。“刘伟不是一个等待的人,不是一个享受的人,她是一个不断超越自己的人。”刘伟的混双冠军搭档王涛曾这样评价她。
“从我开始学打球,到进了山东队,再到进国家队,再到进入北京大学求学,我始终没有停止自己追求的脚步。做最好的自己,人人都可以成为冠军。”刘伟开讲的第一句话便抓住了埃及学生的心。
“其实包括我在内的每个人成长过程中,都要经历体力之苦、思想之苦和心理之苦,有的人松懈了,他可能就失败了,而坚持下来的人多是成功者。这三种苦吃完之后,苦中作乐,人的内心也就更加强大了。”刘伟在讲台上娓娓道来,台下学生更是用心倾听,他们不时若有所思的点点头,或者认真地在笔记本上记录着,生怕错过世界冠军的点滴经验,不愿放弃与世界冠军一分一秒的交流沟通机会。
“每个人的人生观不同,选择的道路就不同,无论是在赛场上拼搏还是求学,我不愿意墨守成规,而更喜欢接受挑战,开创新的局面。体育精神或者冠军精神的核心在于拼搏,回顾体育、乒乓球带给了我什么?我想就是冠军精神,虽然冠军已经离我远去,但是冠军精神已经融入我的生命,我愿与它共存!”刘伟动情地说。
听完世界冠军的故事,埃及学生深受感动,纷纷举手提问,现场气氛一下子变得热烈起来。“我怎样才能提高自己的中文水平?”“我也想打好乒乓球,应该怎么做?”刘伟结合自己不断奋斗的经历,耐心地一一解答。“一定要学会积累,从量变到质变。”刘伟热情的鼓励,赢得阵阵掌声。
“您打乒乓球是出于爱好,还是被自己所设定的目标所驱使?”中文系四年级学生娜达问道。“我从8岁起就想当世界冠军,是这个目标支撑我最终赢得了冠军。你现在学中文也是一样,一定要明确自己要把中文学成什么样,只要有追求,就一定能成功!”娜达很认同刘伟的回答,眼神中透着坚定。
乒乓球虽然在埃及不是遍布街头巷尾的全民运动,却也有一定群众基础,深受老百姓喜爱。开罗大学孔子学院二年级学生侯赛因和伙伴们已经打了一年的乒乓球,听到可以和世界冠军过过招,显得跃跃欲试,几拍下来更加兴奋,观众也为他的勇敢喝彩。
“她的球技真棒!”侯赛因对本报记者说。“我也要像她一样坚定、努力,成为‘世界冠军’。”两个小时的宣讲互动不知不觉过去了,刘伟的动人演讲和出色球技,不仅让埃及学生大开眼界,也为他们打开了一扇心灵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