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鹿特丹7月8日电(记者 张杰) 2015年7月7日,荷兰鹿特丹世贸中心举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相亲会”,为来自中国和荷兰的“相亲对象”们提供交流服务。整个大堂的摆设对中国相亲大妈来说很熟悉:一排自我介绍的招贴版;50张一对一面正式面谈的桌子和十几张自由交流的小桌子;会场甚至还设置了视频对接区,供没有到场的参会者“隔空对话”。只是“相亲对象”有一些特殊——他们是来自中荷双方的农业中小企业。这次“中荷农业中小企业贸易与投资洽谈会”是中荷经贸往来中首次大规模、专业性的一对一贸易与投资洽谈活动,在洽谈会还在筹备期间就已经在荷兰企业界引起了强烈反响。
作为这次“相亲会”的“媒人”,主办方中国银行同荷兰外商投资局分别组织了来自河南、河北、吉林、内蒙古等地的60多家中国农业中小企业和近150家荷兰同农业相关的中小企业。荷方组织者,鹿特丹国际贸易投资局的Edo de Ronde向记者表示,在得知此次“相亲会”的消息之后,荷兰的农业企业纷纷慕名申请参加,“直到洽谈会开幕前夕还有大批的荷兰农业中小企业希望报名参加”。对于荷兰来说,中国是一个巨大的市场,一名荷兰的企业代表对记者表示,“21世纪是中国的,但荷兰在农业上有先进的技术,因此我们也希望在中国获得更多的市场。”
在主办方的安排下,每一张一对一面谈的桌子甚至视频对接区都配备了一名专业翻译,方便双方进行面对面的会谈交流,一名翻译向记者开玩笑说:荷兰的英语我都能听懂,反而是中国企业家的方言我很难明白。不过这也正体现出此次中资企业的“接地气”——他们大都是真正来自中国农村的企业家,黝黑的皮肤,难改的乡音,朴实的笑容,他们当中大部分在此之前都没有出过国。一位唐山农村的养牛企业家向记者表示,出国看看真的很有必要,荷兰的家族式养牛无论是在技术还是经验上都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如果能最终合作,肯定能够大幅度的提高产能。荷兰在这方面有优势,但是我们自己找不到企业,也筹措不到如此多的资金,现在真要感谢中行这个“媒人”。
作为“媒人”的中国银行,已经在法国、德国和马来西亚举办了3场这样的海外中小企业“相亲会”,中小企业部的王建经理向记者表示,中荷的这场“相亲会”是第4场,也是欧洲的收官之作,到目前为止来看,效果非常好,仅中荷这场就进行了279轮次的洽谈,达成合作意向196个,跨境撮合成功率约70%,“有一些洽谈当场就敲定,第二天去荷方的企业参观考察”,中方企业根本都没想到会这么迅速。中荷农业中小企业都有需求,但双方都苦于信息不对称、考察成本高和语言等原因,无法走到一起,而银行在这时撮合这些“草根企业”,不仅实现了社会责任,也孕育了长期的金融客户,提高了银行的信誉。“就向谈恋爱一样,撮合只是一个开始,今后的调研共处,到最后的结婚合作,每一步都对银行业务有需求,我们提供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支持服务,不愁今后没有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