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国际

探访1945年红场阅兵亲历者—铭记老战士是对和平年代的最佳回报与坚守【4】

【查看原图】
斯德钦斯基上将军礼服上的勋章和奖章  (人民网记者 华迪摄)
斯德钦斯基上将军礼服上的勋章和奖章  (人民网记者 华迪摄)
来源:人民网  2015年04月28日18:55

人民网莫斯科4月27日电 (记者 华迪 屈海齐) 我们接触过许多卫国战争老战士,通过对他们的采访我们了解到,并非所有参加过卫国战争的老战士都有机会参加胜利日阅兵,而能参加1945年6月24日胜利日阅兵的老战士且如今健在的更是屈指可数。时年21岁的谢尔盖·亚历山大罗维奇·斯德钦斯基上将就有幸站在1945年6月24日胜利日阅兵的军官方阵中,成为那次胜利日阅兵式的亲历者。4月27日,人民网记者来到斯德钦斯基上将的家对他进行了独家专访。

当我们抵达斯德钦斯基上将家的楼下时,91岁高龄的老人亲自下楼迎接。老人见到我们非常高兴,他说:“我对中国和中国人民怀有深深的敬意,所以我非常高兴与你们相识。”我们从他口中得知,这是斯德钦斯基上将第一次在家接受来自中国的媒体采访。

斯德钦斯基上将走路还十分稳健,看起来精神矍铄。老将军向我们介绍说,他居住的这座楼是座“将军楼”,之所以这样叫,是因为楼中的78户人家有76名将军。他还介绍说,就在我们来采访的两天前,这座楼刚被命名为“军人荣誉之家”。

在他家客厅坐定后,斯德钦斯基上将详细地向我们介绍了当年他参加45年阅兵时的场景。他说:“战争结束的时候,我正在布拉格也就是捷克和斯洛伐克的首都,我们被从那里直接送到了1945年胜利日的阅兵地。我服役的那个团,只派我一个人参加了阅兵。我们到达莫斯科后被安排在一个学校。所有参加阅兵的人都被安排在这个学校里。我是乌克兰第四方面军混合方阵的一员。我们这个方阵的指挥就是苏联英雄邦达连科中将。他曾任第101步兵军军长,混合方阵的政委是列昂尼德·伊里奇·勃列日涅夫少将,后来他成了苏共中央总书记。所以,我和勃列日涅夫早在1945年便相识了。当我们进行方队训练的时候,第一横排是军官,其他横排是士官和列兵。勃列日涅夫曾来观看彩排,他与军官横排的每个军官握手问候。他问了问情况,并简短地交谈了几句。这就是我所记住的接受那次检阅的准备情况。正式检阅是在6月24日进行的。我们组成的混合坦克方阵几乎就在克里姆林宫的列宁陵墓对面。我看到了国家和军队的所有领导人。我近距离地看到了朱可夫元帅和罗科索夫斯基元帅,因为他们骑马在我们面前停下来,向我们问好并祝贺节日。”

除了45年的胜利日阅兵,斯德钦斯基上将他还多次参加过红场阅兵。用上将自己的话来说:“我在军队中服役50年,在我漫长的军旅生涯中,参加过各种庆典活动和检阅活动。”战后从1946年到1951年,他在装甲兵坦克学院学习时曾多次参加红场阅兵。之后,当他在总参部学院学习时,已作为受邀嘉宾参加阅兵观礼了。此后,他在莫斯科工作期间也经常受邀参加阅兵仪式。斯德钦斯基上将还对记者表示,今年,他同样也将受邀参加5.9的红场阅兵。由此可见,每年参加红场的胜利日阅兵已经成为斯德钦斯基上将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卫国战争期间,斯德钦斯基服役于乌克兰第一和第四方面军。上将回忆道,在1941年至1991年长达50年的军旅生涯中,曾指挥苏-152、伊苏-152自行坦克与德军作战,曾参加过库尔斯克战役和科尔松-舍甫琴科夫斯基战役,参加过解放乌克兰、波兰、捷克斯洛伐克的战斗,以及攻克布拉格等重大战役,足迹遍布整个欧洲战场。斯德钦斯基上将曾经在战争中两次受伤,他一边精确地向我们介绍自己受伤的年月和地方,一边用手向我们指出脸上伤口的位置。虽然这些伤口已经随着时间的推移几近痊愈,但从老人的讲述中,我们还是能感受到当年战争的残酷和他浴血奋战的卓绝。

为了让我们更好地了解他的军旅生涯,斯德钦斯基上将还拿出了自己参加阅兵的军礼服。看着那件沉甸甸的胸前挂满各种勋章和奖章的礼服,听着斯德钦斯基上将一一为记者介绍的勋章和奖章的名称,亚历山大·涅夫斯基勋章、红旗勋章、十月革命勋章、卫国战争勋章、红星勋章、在苏联武装力量中为祖国服役勋章等等。每一枚勋章和奖章都是老将军用无畏的勇敢和鲜血换来的荣誉,也标示着他为赢得和平而做出的卓越贡献!

1991年退役后,斯德钦斯基上将开始在国防部及莫斯科市老战士之家工作,继续发挥着自己的余热。他如今任亚历山大·涅夫斯基勋章获得者俱乐部委员会主任。主要从事对青年一代的教育工作,同时也组织俱乐部成员参加国家、莫斯科市和国防部举行的重大庆典活动。此外,每逢节日俱乐部成员总要互相祝贺问候,为那些年逾90旬的老战士送去礼物和节日的祝福……。说到这里,斯德钦斯基上将还为我们展示了他生日时候收到的一个坦克模型,那正是他当年驾驶的苏-152型坦克。从他小心翼翼的拿放动作上,我们再一次真切感受到了他对过往的追思和对人们肯定的珍惜……

老战士需要被关心,需要被铭记!当然,这不仅仅为了庆祝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更是对如今来之不易的和平年代的最佳回报与坚守!

分享到:
(责编:白宇、刘军涛)

相关图集

查看更多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