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奥克兰11月29日电(记者 杨迅)北京同仁堂今年9月在新西兰第一大城市奥克兰同时开设了四家分店,记者在奥克兰采访时,慕名前往参观。抵达同仁堂分店时,已是傍晚,店面规模不大,门口的对联却很醒目:“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同行的北京同仁堂奥克兰公司董事总经理谢驰南对记者说:“这是同仁堂三百多年的古训,一直在坚持,就是为了保证药品的质量,让人民放心。”
走进同仁堂,发现里面井然有序,房间里陈设着诸多药柜,分门别类写着药物的名称,墙壁上贴着华佗及孙思邈的画像,一旁的煎药机也在有条不紊地运转。当天在医馆里坐诊的是中医博士刘宁,交谈间,一位新西兰姑娘在中国朋友的带领下,前来看病。患者叫泰勒,几个月前脸上开始长痘,经过西医诊疗后,病症未见好转。来同仁堂看病后,刘宁诊断泰勒得的是痤疮,做过几次针灸后,已经好了很多。看完病后,泰勒的脸上浮现出微笑,并对记者表示,很久以前就听说过中医,经过这次诊疗,对同仁堂有了较深的了解,“今后也会向身边的朋友推荐。”
刘宁对记者表示,新西兰的自然环境很好,中新两国民众都认同“天人合一”的思想,有利于中医的普及和发展。目前奥克兰同仁堂分店,每家店每天的就诊人数在20人到30人之间,其中有15%左右的客人为外国人,相信随着了解的加深,前来看病的外国人也会更多。
谢驰南在接受人民网记者采访时表示,在新西兰,中医药产业发展处于“三不管”状态,鱼龙混杂,中医药的信誉较难保证。北京同仁堂登陆新西兰,推出的所有药材均选料上乘,有利于在新西兰打造高水平的中医药领军企业。目前同仁堂在奥克兰的4家店,分布在不同的地区,以便最大范围地造福于民。企业在新西兰沿用药店和诊所相结合、以医带药的模式,为海外病患提供中医中药保健服务,今后将会在新西兰继续开设新店,两年内争取达到10家分店的目标。
人民网记者获悉,自1993年起至今,北京同仁堂已在18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108家零售终端,每个海外零售终端既是经济实体,也是文化载体,在提供优质中医中药服务的同时,也在全球积极推广和传播着中国传统文化。据不完全统计,在海外累计咨询和诊疗的患者超过3000万人次,数以亿计的海外人士认识了同仁堂。
除了医药结合、以医带药的传统经营模式,同仁堂也在积极创新。11月21日,在新西兰访问的习总书记和新总理约翰﹒基共同见证了北京同仁堂和新西兰毛利部落、香港卓著投资公司、新西兰至上鹿业集团《新西兰综合养生保健中心框架协议》的签约。北京同仁堂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丁永铃在活动现场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个项目的举办,可以更好地开发利用当地优势资源,在新西兰发展旅游生态养生保健,在为新西兰当地民众提供休闲疗养的同时,吸引更多的海外旅游者来新西兰,体验高端的养生保健服务,从而认识同仁堂,了解中医中药文化,同时也感受毛利文化和草药。该项目对深化中新合作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新西兰举办养生中心,标志着中国的传统文化已经深入西方主流市场,并和当地资源相结合,在为全球人民提供高端中医药服务的同时,也促进了当地经济增长。文化的宣传和投入,既有利于提高中新两国的软实力和国家核心竞争力,也能加深中国与新西兰及其他国家民众的沟通与理解。
北京同仁堂中医师韩晓南在奥克兰行医多年,广受当地患者信任,她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近几年来,中医中药在新西兰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中医中药、针灸推拿作为医疗和保健手段已逐渐为人们所接受。新西兰政府对中医中药的重视程度日益加强,正在出台和完善一系列中医、中药的法规和政策。“当中医在海外红火了以后,也会反过来推动国内对于中医中药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中国传统文化也能更好地传播,中国和新西兰两国百姓都能从中得到实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