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莫斯科5月17日电 (记者 刘旭)在莫斯科小尼基塔街坐落着一座别致的马赛克式独栋别墅,这里就是苏联作家马克西姆?高尔基的故居博物馆。
这栋建筑是由俄罗斯著名建筑师费多尔?舍赫杰利为富商谢尔盖?里亚布申斯基设计的私人宅院。1931年,高尔基从意大利回国,政府考虑到他的身体状况,特意将这套住宅拨给作家使用。高尔基在这套住宅中工作生活了5年,直到1936年6月去世。
高尔基从未对自己的住房有过任何要求。1928年,他收到一位苏联女工的来信。女工在信中请求高尔基“别再回到意大利并舍弃在那里的别墅”。高尔基后来在《工人莫斯科》报上回信说,“我在那儿(意大利)没有别墅。我个人从未有过、也不会拥有自己的房屋和不动产”。
据苏联作家斯洛尼姆斯基的回忆,在一次聚会上,一位客人想要对高尔基献美言,“让我们为房子的主人”干杯!”。听到这句话,高尔基的脸沉下,说,“为什么房屋的主人?我不是这房子的主人。它的主人是莫斯科市委员会!”说罢,高尔基起身走出房屋。
由于身体原因,高尔基将客厅、书房、工作室和卧室都安排在了一楼。二楼则住着他的儿子一家。客厅是高尔基别墅中最大的房间。在这里,高尔基与上世纪30年代几乎所有著名的文学家、作家都有过交谈,苏联作家协会就在这里诞生。高尔基的工作室布置十分简单,一张铺着绿色呢子布的写字台,一个红木橱柜,里面摆放着作家收藏的中国和日本工艺品。不论在意大利、克里米亚还是莫斯科郊外的住所,高尔基的工作室内部布置都是一样的。所以,苏联诗人马尔沙克说,“高尔基好像在随身带着他的书房”。由于高尔基身材高大,又身患肺病,医生不允许他伏案工作,所以他的写字台比一般的桌子要高。写字台没有抽屉,工作需要的东西全部放在桌子上。因为高尔基认为,纸张一放进抽屉,就会久久无人过问。高尔基每天从上午9点到下午2点进行创作,他的长篇小说《克里姆?萨姆金的一生》就是在这里完成的。午饭后,他会稍事休息,接着处理读者来信和编辑稿件等。
此外,博物馆的二层还陈列着高尔基的手稿、文件、还有苏联作家协会颁发给他的一号会员证,以及苏联著名漫画家库克里尼克斯为高尔基创作的画像。
高尔基故居博物馆自1965年开始对公众开放,至今仍吸引着大量游客前来参观。
![]() |
呼叫热线 4008-100-300 服务邮箱 kf@people.cn
人民日报社概况 | 关于人民网 | 考生服务 | 招聘英才 | 广告服务 | 合作加盟 | 供稿服务 | 网站声明 | 网站律师 | 呼叫中心 | ENGLISH
京ICP证000006号 | 京公网安备110000000008号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65)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14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