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绣罗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银麒麟。”在丝绸的映衬下,杜甫笔下丽人的容颜更显娇艳,而这只是中国众多描写丝绸织物诗歌中的一首。丝绸是中国文明史中的瑰宝,距今已有五千多年以上的历史,已成为中国文化的独特载体和自古以来连接中外商贸的桥梁。时至今日,传统的丝绸艺术依然绽放璀璨光芒,5日晚,“超越历史与物质”中国当代丝绸艺术展在莫斯科中国文化中心开展,40多件套丝绸服装及工艺品漂洋过海,向俄民众展示出超越历史和国界的独特魅力。
据此次展览展品提供方——浙江中国丝绸博物馆负责人介绍,这些展品均是当代名家的得意之作,很多都曾获得国内外设计大奖,完美结合了中国的古典与现代美。记者看到,在服饰展示厅内的服饰风格各异,但都体现出中国优雅恬淡的古典元素,不少还借鉴了西方设计理念和少数民族的地域风格;而在工艺品陈列室内,摆放着不少古色古香的国画刺绣和双面刺绣,甚至还有用头发绣成的绘画,让人不禁对工匠的妙手天成佩服得五体投地。服装公司代表伊琳娜告诉记者,她对中国丝质服饰的轻薄和朦胧美感到着迷,希望对这种融合东方智慧的独特织物进行更多研究。她最喜欢的展品是一件印有中国山水画的长裙,认为这件服饰完美地体现了中国风格。
此外,为让俄罗斯观众近距离地感受丝绸织物制作工艺,主办方还展出了各种染色原料及丝线供观众触摸体验,并邀请到杭绣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金家虹现场展示刺绣。金家虹的作品与摆在旁边的原件照片几无二致,在场观众都赞不绝口,而当得知她制作一副一米见方的刺绣需要花费整整九个月时,观众们在感叹中国刺绣的复杂工艺之余,也对中国工匠的精益求精表示肃然起敬。观众安托妮娜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她曾在去中国旅游时购买过丝织工艺品,却不知道中国工匠背后如此辛苦的劳动,她在看完展览后对中国多了一层敬意。
展览的高潮出现在时装走秀环节。专业模特身着浓郁中国风格的华服,在T台上尽情展示。曼妙的身姿配以亮丽的服装,让俄罗斯观众看得如醉如痴,不时爆发出热烈掌声。在他们的脸上,记者确实看到了丝绸在中俄两国人民心中引起的共鸣。
![]() |
呼叫热线 4008-100-300 服务邮箱 kf@people.cn
人民日报社概况 | 关于人民网 | 考生服务 | 招聘英才 | 广告服务 | 合作加盟 | 供稿服务 | 网站声明 | 网站律师 | 呼叫中心 | ENGLISH
京ICP证000006号 | 京公网安备110000000008号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65)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14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