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大马士革、北京9月9日电 两年多的时间,中国驻叙利亚大使馆一直坚守在地中海东岸不断滑向战争泥潭的国家,不曾离去。从危机之初的约2000个中国人,到现在只剩下20余人,大使馆有条不紊地疏导中国人离开,并竭力保障着国家与中资企业在叙利亚的每一分权益。习惯了炮声隆隆,习惯了远离亲人,中国驻叙利亚大使馆在这个处于非常时期的国度里一丝不苟地履行着外交官的光荣使命。他们决心坚守到危机的最后一刻,等待最后一个希望离开的中国人。
迫击炮改变了生活方式
中国驻叙利亚大使张迅的办公室里,摆放着急救包和防毒面具,防弹衣搭在他的座椅背上,他习惯性地将椅背朝向窗户一侧,或是觉得这样可以增加一重对迫击炮弹片飞溅的防护。他的桌子上,有五块不久前打到他阳台上的弹片,最大一块有拇指大小,足以致命。“8月9日清晨,政治参赞办公室的玻璃被击穿了,幸好他当时不在,后来我在我的阳台上也捡到了这些弹片”,张迅说,此后使馆在每个窗户外都加装了钢板,虽然视线不如以前了,但安全显然更重要。
大使馆坐落在大马士革市中心高斯尤山的半山腰上,以往算是比较安全的区域,然而危机之后,政府军在高斯尤山顶布设了炮兵阵地,这里就变得异常危险起来。“我在办公室最多一次听见了连续三十响震耳欲聋的炮声,当时玻璃都被震得发颤”。张迅说,他已经习惯了这种被炮声打扰的生活,甚至会觉得这是一种幸福,“有炮声说明交战还在远处,使馆这一带还是安全的,假如是枪声,就危险了”。对于使馆来说,现在面临的最大威胁还是不知何时就会掉下来的迫击炮,“反对派武装想攻击政府军在山顶的阵地,于是就从城外向里发射迫击炮,但这种武器打的不准,很难命中政府军目标,却经常伤及周边区域,包括大使馆”。张迅说,今年以来落到大使馆附近500米区域内的炮弹他都数不过来了,最近的一颗在距离使馆10米远的地方爆炸,使馆院里的树枝都被炸断。时间久了,张迅甚至可以分辨出迫击炮飞行的声音,他告诉记者,真实的炮弹爆炸与电影中展示的很不一样,首先产生红色的火焰,随后会飘散出火药将金属烧焦的味道。
使馆政务参赞周彪来叙利亚工作的时间稍短,他向记者表示,假如清晨响起炮声,他就会被惊醒过来,然后便很难再入睡了。虽然休息不好,但他每天依然保持着高度的工作热情,他向记者表示,既然祖国派外交官到这里来工作,就一定要完成使命。
记者也注意到,与大使馆一街之临的美国驻叙利亚使馆的外壁上,也有明显被迫击炮弹片损伤的痕迹,但美国馆员从一年多之前就完全撤离了。
面对风险坚持实地调研
不确定性是使馆在大马士革面对的最大挑战。张迅认为,除了迫击炮弹,汽车炸弹袭击也从去年开始频繁发生,这样的大环境给使馆实地调研带来了巨大风险。张迅最多时一天要参加三场外事活动,很多是驻留外交使节间的拜访。目前,大使还驻留在大马士革的国家仅剩10余家,张迅说他在大使圈子里面算是老资格了。有时,他同其他国家使节的会面直到夜间才能结束,安全很成问题,“有一次我们车开到倭玛亚广场,眼看着一枚迫击炮打到了临近的喜来登酒店,我们赶紧掉头,从其它路线离开”。
得益于使馆上下不畏艰险,团结努力,向国内提供了详实、一手、权威的实地调研,为中国外交在叙利亚问题上做出准确的判断奠定了基础。张迅表示,在西方国家以及部分中立国纷纷撤离之后,中国驻叙使馆没有受到外部环境和部分新闻媒体的炒作影响,做出了坚守的决定。虽然因此冒了巨大的风险,但出色展示了中国负责任大国的形象,也切身维护了我在叙利益。
保护中资企业和人员安全
据张迅介绍,叙利亚危机之前,在叙中国人数量约有2000人,到2011年8月份还剩下1200余人,其中主要是中资企业人员。当时,很多外国公司先后撤离,张迅从对形势不会出现快速恶化的基本判断出发,认为中资企业不用太快撤离,匆忙撤离会在经济上遭受更大损失。于是,他召集在叙企业负责人,要求各家公司将未完成的项目尽快完成,新项目暂时不再续签,尽量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最大程度降低撤离造成的经济损失。
此后的一段时间内,他一方面定期召集中资企业负责人,及时通报形势并沟通各家的撤离方案,另一方面也与叙利亚安全部门联络,要求增加对中资企业项目的保护力度,并与叙内政部沟通,协助推进相关企业人员完备必要手续,为最后撤离铺平道路。张迅提到,在撤离中国企业和人员期间,有一个案例最为惊险。“当时在阿勒颇有一个水泥生产厂,法国某水泥公司同中国四川的一家公司合作,从国内招募了30余名中国工人,但这些情况都没有向使馆报备,使馆毫不知情”,张迅说,是偶然的机会在一次宴会上,叙利亚商界人士告诉他,在阿勒颇还有30多个中国工人,当时他迅速作出反应,派遣使馆相关人员前往阿勒颇,做企业与这些中国工人的工作,最终在阿勒颇战事爆发前夕,将这批中方人员成功撤出。
对于散落在叙利亚民间的中国留学生和个体商人,使馆也同他们保持密切联系,想方设法帮助他们脱离困境。据张迅讲,截止目前因个人原因滞留在叙利亚的中国人还剩12个,他们或已与当地人通婚,或没有意愿离开,中国使馆将密切关注这些人的动向。
因为战乱原因,中叙两国贸易额已经从2011年的24亿美元,下降到2013年上半年的3亿美元。两年间,在中国驻叙使馆的统一协调下,中方人员没有发生一起死伤案件,因为落实了逐步有序的撤离安排,中方企业的经济损失被降到了最低。
坚持使命到最后一刻
张迅的床头柜上搁着一把手枪,以应对随时可能发生的危险。他说,中国驻叙使馆是一个团结勇敢的团队,在危险的环境中,馆员们展示出了可贵的精神面貌,而信息的对等也让每个人心中感到踏实。“中国外交史上,一共在联合国安理会投出了9张反对票,其中因为叙利亚问题就投出了3张,这对我们驻叙外交人员而言,是一个自豪而光荣的经历”。张迅表示,使馆的每个馆员都面临着来自各方面不同的困难与压力,但大家都能够以工作为重,展现出了强大的使命感,践行了“忠诚、使命、奉献”的外交官共同价值。
林亚多是中国驻叙利亚使馆政治处主任,目前暂时回到了国内休整。他向本报记者介绍说,目前留守的使馆人员都是身兼数职,本身工作强度就大,还要承受心理上的压力,夜里一般都是在炮火中睡着的。在回答是如何顶住压力、坚持工作的问题时,林亚多的回答十分平实,“使馆的每一个工作人员都有同样的压力和各自的困难,没有人承受得比你少,使馆良好的氛围促成了我们的责任心和工作态度。”
今年刚退休的米书敏是中国驻叙利亚使馆留守厨师肖长生的夫人。谈及丈夫,米书敏言语间满是自豪与骄傲。据米书敏介绍,原来每年她和女儿都会在暑假时前往叙利亚探亲,而受叙局势影响,一家人目前已经一年多没团聚了,平时只能靠网络和电话联系。最近,由于局势紧张,网络时常出现故障,肖长生每天只能在午休或晚上工作完成后用手机给家里打个简短的电话,报个平安。也是因为这个原因,收看国际新闻成为了米书敏和女儿每天的“必修课”。
面对着美国军事干预的威胁,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开始撤出叙利亚,对此张迅表示,假如美国真的动武,中国驻叙使馆将等到美国发起攻击,评估局势后再考虑是否撤离。而据记者了解,张迅本人将与领事事务负责人方敏一道,坚守在叙利亚境内,等待最后一个希望离开的中国人。
中国驻叙使馆人物小记
人民网驻叙利亚记者 焦翔
方敏(使馆领事事务负责人):2011年10月,才结婚只有一个月的方敏,第二次赴叙利亚驻外,开始了与他妻子远隔千里的生活。今年8月份,他休假陪同妻子做了一次欧洲旅游,然后迅速返回了叙利亚的岗位上。“这边的工作很忙,一回来就又没什么时间联系她了”,方敏心里怀着一丝愧疚,但他告诉记者,自从使馆减员以后,每个人都身兼数职,大家的工作量都很大,很辛苦。
经商处撤离后,这一摊工作也由方敏来负责。一些中国企业撤出之后,遗留下一些合同问题尚待解决,主要由他来处理。“我跑的最频繁的就是大马士革交通局,那里并不安全,使馆的防弹车辆也不够,所以每次去都揪着心”,此前,一家浙江企业同叙利亚完成了一项关于公交车辆的商业合同,但抵押在叙利亚的履约保函没有释放,中方325万欧元的资金无法收回,公司撤出后,请求使馆出面交涉此事,“那段时间,我几乎天天在交通局、公交公司和中央银行之间奔波,为帮助企业要回资金,上下找人,想尽了办法”。功夫不负有心人,该保函于今年7月份成功释放,为此该企业还特地向中国外交部写去了表扬信。
方敏说,虽然现在在叙中国人已经不多了,但只要使馆还在运转,领事处就会一直开放,他就会竭诚为所有前来求助的中国人服务。“我们将坚守到接上最后一个希望离开的中国人”。
肖长生(使馆厨师):自从2012年使馆的另一位厨师撤离之后,肖长生的工作量比之前翻了一倍都不止。“以前使馆一天只做一顿饭,但现在要做两顿,甚至三顿”,虽然使馆人员部分撤离了,但随着武警战士的到来,肖长生的工作量一点没有降低,“我基本每天早晨起来开始准备饭菜,一直忙到晚上9点钟,中间很难找到时间休息”。今年50多岁的他,因为工作压力太大,出现了高血压的症状,耳朵在一段时间内都听不清声音。“当时大使让我休息一下,正好我也有一个假期可以用,但我觉得我不能走,使馆剩下的都是男青年,我一走他们的伙食肯定跟不上”。
为了尽量把馆员的伙食置办得丰富一些,他除了基本的一菜一汤外,还每天给大伙添加两个小菜,“超市的东西比较单一,为了多弄些花样出来,我都到一些平民的菜市场里面采购”,这样,就增加了安全上的风险,“现在大家压力都很大,我尽量把伙食搞得好一些,大家也就心里踏实一些”。
肖长生此前在黎巴嫩、以色列等国都有过驻外经历,但在他看来,现在叙利亚的局势是最复杂也是最危险的,他的女儿经常在互联网上提醒他注意安全,尽量少外出,但肖长生说,把自己的工作干好,不给别人添乱,就是成功。
![]() |
呼叫热线 4008-100-300 服务邮箱 kf@people.cn
人民日报社概况 | 关于人民网 | 考生服务 | 招聘英才 | 广告服务 | 合作加盟 | 供稿服务 | 网站声明 | 网站律师 | 呼叫中心 | ENGLISH
京ICP证000006号 | 京公网安备110000000008号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65)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14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