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呵护“能源丝绸之路”(第一现场)--国际--人民网
人民网>>国际

  

用心呵护“能源丝绸之路”(第一现场)

2013年02月06日00:0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手机看新闻

  王辉在中哈天然气管道6号压气站巡检仪表。
  本报记者 黄文帝摄

  人民网阿拉木图2月5日电(记者 黄文帝)2月4日上午11时,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市西南方向130公里。人烟寥寥,冰雪茫茫。浓雾中渐渐露出4栋厂房的轮廓——这就是中哈天然气管道6号压气站,站长王辉和同事们正坚守在岗位上。

  压气站3层楼高的厂房内,压缩机组正在轰鸣作业,厂房外围黄灰两色的各类管道盘根错节。巡查大大小小的仪表是站上员工的日常工作之一,每隔两小时彻查一次,以确保设备数据正常,不管是零下40摄氏度的冬夜,还是40摄氏度高温的盛夏,风雨无阻。

  在王辉眼中,压气站跟人一样,是有生命的:管道线路是躯干,4台压缩机组是心脏,电脑控制室是大脑。他说,这比国内一般的压气站要大,多配置了备用机组,以应对突发情况。“要把压气站当成自己的小孩来照顾,呵护它的健康,才能保证整个大工程正常运转”。

  6号站地下1.5米处,是两条绵延1304公里的中哈天然气管道,它们向西连接气源地土库曼斯坦,向东经新疆霍尔果斯口岸入境中国,对接西气东输二线,通往中国的千家万户。陪同本报记者参观的项目总支书记刘定武把压气站形象地比作水泵,通过逐段施加压力,推动天然气像水一样向前流淌。

  “春节回家吗?”记者问。47岁的王辉摇摇头说,要不是家人提醒,几乎都忘了过春节的事。习惯了在海外过节的他说自己很乐观,只是提起爱人和母亲,心中隐隐觉得有些亏欠。这个除夕夜他将在值班中度过。他说:“生产工作一分钟都不能耽误,但我也会抽空看看春节联欢晚会。”28岁的湖北小伙子向志雄也不回家。他在哈萨克斯坦工作了4年,最长一次在站上待了9个月才休假,前女友为此跟他吹了。“回家休个假、生个小孩”是他新年最大的盼望。

  站上除了4名中方员工外,还有20余名哈方员工。“与中国员工共事很融洽、很愉快!”哈方副站长鲁斯兰·阿布德拉苏尔告诉记者,“无论是中国节日还是哈萨克斯坦节日,大家都在一起过,高高兴兴,春节也不例外。”

  “我们的管线已向国内输气超过470亿立方米,惠及14个省区5亿居民。”在阿拉木图市内的办公楼内,中哈天然气管道合资公司中方总经理钟凡对本报记者说。公司的成长还积极带动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4年建设期内,公司每年为哈萨克斯坦提供五六千个就业岗位,去年转入投产运行后,每年将保障近2000人就业;连续3个冬天向哈南部3个州累计输气17亿立方米,保障当地居民取暖过冬;资助管道沿线地区的学校、医院、孤儿院等公益慈善事业,树立起良好的企业形象。

  采访过程中,记者深切感受到这些坚守在异国工作岗位上默默奉献的中国工作人员的艰辛,但是王辉多次说他和员工们的工作很普通,都是在干分内的事。或许,正是每个看似平凡的岗位上的默默付出,才筑就了这条不平凡的“能源丝绸之路”。当淡蓝色的火苗温暖了远在千里之外的无数个中国家庭时,希望人们还记得他们坚守的身影。

   

  

联系本文记者

黄文帝
[留言][博客][微博]
分享到:
(责任编辑:覃博雅、赵艳萍)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