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7时,天刚蒙蒙亮,工人们三三两两,走在上班的路上。初升的朝阳照耀着山脚的厂区,从矿体到采矿场,从运修厂到粉矿仓,秩序井然。这里就是中国和巴基斯坦友谊的结晶——巴基斯坦山达克铜金矿项目所在地。
山达克铜金矿项目位于俾路支省西北边陲,最初由中国冶金科工集团承建,但在移交给巴方公司后,因资金和管理问题被迫停产。巴基斯坦政府2000年以租赁经营的方式重启该项目,中国冶金科工集团在战胜多家国际竞争对手后,于2001年成功中标,获得10年的租赁合同,次年注册中冶集团资源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资源公司”)。资源公司经营山达克项目10年来,已实现利润4.9亿美元。
记者在公司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前往还在开采的南矿体现场。顺着4.6公里的盘山公路,来到漏斗形的矿体底部,钻机和推土机正在紧张作业。冶炼厂经理谭军告诉本报记者,当地自然条件恶劣,物资缺乏,工人们要克服重重困难,很不容易。
“刚开始时,大量设施需要更新,人员不足,过年时工地很冷清,发的工资也不多,但大家都憋足了一股劲儿:中国人既然接手了,就一定要干好,为国家争气!”资源公司办公室的王希龙说。
资源公司总经理魏盛远脸上洋溢着自豪,他对本报记者表示,2002年至今,山达克铜金矿项目不但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而且促进了巴基斯坦工业的发展、人才的培养和当地居民生活水平的提升。
“公司在发展中,注重与当地企业融合,造福当地百姓,这样当地民众能享受到中国公司发展带来的成果,中国公司也能得到当地百姓的拥护,从而达到双赢的效果。”公司副总经理何绪平对记者说。
据介绍,资源公司共有1800多名员工,其中巴方工作人员约为1500人,超过七成的巴方员工和不少技术部门的负责人来自俾路支省,有效缓解了当地的就业问题。多年来,公司举办各种培训课6600多次,培训员工达6.5万人次,每年有200对员工签订“师徒协议”。通过这些培训,不少巴方人员已独立工作。迄今为止,有800多名接受培训的合同工和1400名巴方临时工先后加入了巴基斯坦的其他企业,用在山达克项目学到的技术,促进巴工业的发展。此外,资源公司每年还在当地采购价值近5000万美元的物资,对相关产业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资源公司还投入大量资金,惠及当地民众,包括在山达克出资兴建一所学校,免费供当地适龄儿童上学;为项目周边的5个村庄安装供电设备,免费供电;购置水车,向周边村庄和部落免费送水;让周边村民在公司投资兴建的医院享受免费检查,减免其医药费和疫苗费等。此外,公司还通过向学生捐助奖学金、建立数字化图书馆的方式,促进教育事业发展。
在走访周围村庄和资源公司兴建的学校、医院时,许多巴基斯坦人对本报记者表示,中国公司对他们帮助很大。在运修厂,巴基斯坦员工沙穆沙德说:“之所以来山达克项目工作,是因为巴基斯坦与中国的深厚友谊,这些年与中国人合作很愉快,也学到了很多东西。”拥有中国名字的巴基斯坦教师路冰娜说:“资源公司兴建了学校,让当地家境不好的孩子们免费上学,让我很感动。希望孩子们在学成之后,能像中国员工那样,为发展巴基斯坦和增进中巴友谊多做贡献。”(本报伊斯兰堡2月4日电)
呼叫热线 4008-100-300 服务邮箱 kf@people.cn
人民日报社概况 | 关于人民网 | 考生服务 | 招聘英才 | 广告服务 | 合作加盟 | 供稿服务 | 网站声明 | 网站律师 | 呼叫中心 | ENGLISH
京ICP证000006号 | 京公网安备110000000008号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65)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13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