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体育这扇窗观察中国(国际观澜)
222
点击播报本文,约
1978年我第一次访问中国时,公园里晨练的人群让我感受到了中国体育事业发展的良好氛围。随着中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中国政府和社会对于体育事业的重视程度也不断提高,先后多次举办国际体育赛事,我也有幸30多次到中国进行赛事报道或参加相关活动。
北京是我到访最多的中国城市。2001年举办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北京就凭借传统与现代交融的形象、高出一筹的赛事组织能力,让我和许多其他国家同行赞叹不已。此后,北京成功举办2008年夏季奥运会和2022年冬季奥运会,成为全球首座“双奥之城”,不少中国城市也因国际体育赛事在全球打响知名度。举办国际体育赛事不仅能实现更新城市面貌、提升公共服务能力的目标,更能搭建起文明对话的绝佳平台,让世界看见一个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
值得一提的是,在举办国际体育赛事的过程中,中国不断激发民众的运动热情,为推动国家体育产业的发展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我了解到,中国提出到2030年,培育一批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体育企业和体育赛事,体育产业发展水平大幅跃升,总规模超过7万亿元人民币。在体育产业发展的过程中,中国年轻一代展现出巨大的消费潜力,他们不仅关注体育赛事本身,还对体育装备、健康饮食等相关产业表现出浓厚兴趣。这将有力推动体育产业的多元化发展,使体育产业成为中国高质量发展新的增长点。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第一次到北京时,人们的主要出行工具还是自行车,城市中的高楼大厦并不多见。现在的北京城市规模大幅扩展,国家体育场等一大批标志性建筑物使城市更具有辨识度。其他中国城市亦是如此。基础设施的完善便利了民众生活,也进一步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实际上,有能力举办多项国际体育赛事,本身也反映了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平。
国际体育记者协会与中国的联系一直在加强。来自中国的会员是协会重要的组成部分,协会也与许多中国媒体保持着长期合作。近年来,我们与中国记协签署了“体育记者之家”共建备忘录,共同开展契合中外体育新闻界需要的座谈交流、联合采访、研修培训、作品展示等活动。参加活动的各国青年记者告诉我,中国完善的赛事组织能力让他们能够以更好的状态投入工作,在中国的报道经历对他们提升专业能力也有促进作用。
透过体育这扇窗,我观察中国,见证了中国的发展。我希望这段缘分能继续下去,也期待中国的体育事业继续蓬勃发展,为全球体育文化的交流与进步作出积极贡献。
(作者为国际体育记者协会主席)
《 人民日报 》( 2025年11月24日 17 版)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


































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权威资讯
报道全球 传播中国
关注人民网,传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