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岛国菌草产业发展研讨会”在斐济楠迪成功举办
222
点击播报本文,约
人民网北京11月22日电 (记者陈效卫)11月19日至21日,为期三天的 “太平洋岛国菌草产业发展研讨会” 在斐济楠迪成功举办。会议聚焦菌草技术在减贫、应对气候变化、增强基础设施韧性及推动可持续发展等关键领域的创新应用,为太平洋地区勾勒出科技创新驱动绿色发展的合作蓝图。来自多国政府、国际组织、学术界及基层社区的百余位代表齐聚,共同见证这项源自中国的 “绿色奇迹” 在南太岛国的丰硕成果。
本次研讨会由斐济农业部与水道部与福建农林大学国家菌草中心、中国—太平洋岛国菌草区域示范中心联合推动。参会代表涵盖巴布亚新几内亚、基里巴斯等10个国家的21位国际嘉宾,以及70余位斐济本地政府官员、学者、技术专家和一线农户。
斐济农业和水道部部长菲利莫尼·沃萨罗戈高度肯定菌草技术的综合价值并表示,菌草技术能增强粮食系统抗灾及抗外部冲击能力,与传统生产体系深度融合,既破解旱季饲料短缺问题、推动种植多元化,又在赋能妇女青年、推广绿色低碳种植方面展现巨大潜力。
斐济教育部计划2026年将菌草技术纳入高等教育教程,作为农业人才培养必修课。斐济公共事务、气象服务和交通部副常秘乔治·塔乌强调,将菌草这一 “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 纳入基建蓝图,是提升设施韧性的关键一步,将支持与福建农林大学合作培养专业人才,以更低成本提升道路、堤坝等设施抗灾能力,中长期节省维修成本。
中国驻斐济使馆参赞刘克阐释了菌草作为中国 “公共产品” 的多重效益:减贫领域,其 “短、平、快” 特点为农村小农户、妇女和青年开辟增收新路径;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强大根系可固碳保水、防治水土流失;基建领域,菌草用于边坡加固和岸线防护,成本低、环境友好、效果持久,堪称 “绿色工程师”。
菌草技术发明人、“菌草之父” 林占熺教授指出,与传统农作物解决 “吃饱” 问题不同,菌草技术是中国对 “如何发展更好” 的时代命题的探索,关乎光热水资源高效利用,推动农业从 “两物” 向 “三物” 循环升级,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统一,也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具体体现。
研讨会期间,代表们参观了中国—太平洋岛国菌草技术示范中心,见证了从草种繁育、食用菌栽培到饲料加工、创新产品研发及废料再利用的全产业链循环模式。项目组向多个示范点捐赠加工设备,斐济三所院校教学与实践基地揭牌,标志着菌草人才本土化培养迈入制度化阶段。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


































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权威资讯
报道全球 传播中国
关注人民网,传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