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届欧洲光伏太阳能会议举行 各方期待加强产业合作


点击播报本文,约
近日,第42届欧洲光伏太阳能会议及展览在西班牙毕尔巴鄂开幕。作为世界领先的光伏研究论坛和最大的光伏太阳能展会,今年,来自全球各国的近60家参展商,集中展示了光伏行业最前沿的成果与思路,并为太阳能技术领域及其他能源1800位专家提供了一个国际太阳能领先技术交流平台。
记者随着人流进入毕尔巴鄂巴拉卡尔多展览中心,透过高耸的玻璃穹顶,阳光洒在展馆的金属外墙上,展示着光线的力量。与普通展销会不同,这里既有企业的产品展示,也有科学家的学术海报;既有最新的电池片和组件,也有关于可靠性测试的研究报告。
钙钛矿与硅叠层电池依旧是今年的“明星”,无论是实验室效率纪录的刷新,还是加快量产落地的讨论,都吸引了大批与会者驻足。可靠性与寿命同样成为热议焦点,许多演讲和展示从“效率”延伸到“稳定”,强调二三十年之后组件依然保持发电性能的重要性。对观众来说,这不仅仅是数字的竞赛,更是关于未来能源系统能否真正长期可靠的命题。
把镜头拉远,会看到一幅宏大的光伏版图:2024年,欧洲新增光伏装机超过65吉瓦,累计装机已攀升至约338吉瓦,太阳能发电量首次超越煤炭,这一历史性转折为欧洲能源转型写下新篇章。欧盟对未来的规划同样雄心勃勃——到2030年实现约600吉瓦的光伏装机。
但在令人振奋的数字背后,新的挑战正在浮现。首先是增速放缓。预测显示,2025年预计新增装机比上一年略低,这是近十年来首次出现“高位回落”。同时,政策环境的不确定性也让市场情绪趋于谨慎:部分国家缩减居民屋顶光伏补贴,投资热情受到影响;其次是电网瓶颈。德国、西班牙等国的新建电站往往面临接入延迟,电网扩容速度远落后于光伏发展的步伐。
在这一背景下,中欧双方在光伏科研、标准、可持续发展等层面开展合作。过去十多年,中国企业的规模化生产显著拉低了光伏成本,让“昂贵”的太阳能在各国可及。欧洲一方面希望通过政策鼓励更多本土制造和创新,以增强供应链韧性;另一方面,它清楚技术落地和市场普及仍离不开中国的支持。
轻薄、柔性、半透明……中国企业鹑火光电在展会现场,展示了其最新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整线制造设备解决方案。作为一种新型的太阳能电池类型,钙钛矿具有优异的光电转换效率。与传统的硅基太阳能电池相比,钙钛矿电池具有更高的光吸收能力和更低的制造成本潜力。
中国企业鹑火光电工作人员向欧美客户展示该企业研发制造的钙钛矿电池。人民网记者 颜欢摄
鹑火光电首席技术官马跃告诉记者,在光伏行业,效率与成本是永恒的命题。钙钛矿电池在效率、成本方面都有大幅提升潜力,且它的物理特性允许更广阔的应用场景,例如可穿戴设备、光伏建筑一体化等。“要解决技术与产业链的互补性、解决材料稳定性上的难题等,都需要中国和欧洲的通力合作。”马跃表示,“钙钛矿电池是一种面向未来的新型技术,从实验室走向真正的量产、大规模应用,离不开包括中欧各国在内众多研发人员的共同努力。”
本届欧洲光伏太阳能会议及展览主席、西班牙光伏问题专家卡洛斯·德尔·卡尼索接受人民网记者采访时表示,中欧的光伏合作不是可选项,而是必选项。“中国的相关产业发展促进了光伏产业全球市场的开放。”德尔·卡尼索认为,“中国的光伏产业发展也与世界其他地区的技术提升息息相关,合作是光伏产业的重要基因。尽管各地区有竞争关系,但只有加强联系,才能让绿色能源行业进步更快。”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