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丨中国建设者辛勤工作打造埃及新地标


点击播报本文,约
新华社开罗10月4日电 通讯|中国建设者辛勤工作打造埃及新地标
新华社记者张健 姚兵
国庆期间,中国建筑工人们在埃及未来的经济中心依然紧张地忙碌不停。
由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埃及分公司(中建埃及)承建的埃及新行政首都中央商务区项目,目前正为验收进行最后“冲刺”。在数栋直冲云霄的超高层建筑间,中国建设者们留下辛勤工作的身影。
胡英东是负责内部装修的工长。“我的工作是每天组织工人开展安全教育,安排现场任务,协调现场生产,配合监理验收。”他带的队伍里既有中国工人也有埃及工人。“工作中,中国工人向埃及工人传授技术经验和标准规范,共同提高质量和效率;生活上,我们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互帮互助,亲如兄弟。”胡英东说。
埃及新行政首都中央商务区项目不仅是埃及国家复兴计划的重要工程,也是中埃共建“一带一路”的重点工程,包括10座办公楼、5座住宅楼和4座大型酒店,以及385.8米的“非洲第一高楼”标志塔。
据了解,项目带动了当地数万人就业,提升了当地工人的技术水平,也让不少中埃员工结下深厚的师徒情谊。“最触动我的是,有的中国员工合同期满回国,他的几名埃及徒弟临行前从项目工地赶到生活区为他送行。”胡英东说。
这个项目不仅是中埃友谊的一座丰碑,也是中国建筑工人在海外留下的一张金质名片。它诠释了中方建设者对技术、质量和环保等多方面的孜孜追求。
例如,在施工过程中引入了中国的“溜槽”技术,使浇筑过程安全高效;废水经净化处理后再利用,节省了大量水资源;建筑屋顶覆盖太阳能电池板,使可再生能源能满足部分供电需求……
“项目的高标准凝结着工人们的心血和汗水。”某标段负责人李放说。他参与了项目建设的整个过程,其间受新冠疫情、中东局势动荡、当地汇率波动等影响,项目经历了施工进度推进难、供应链不稳定、海运成本增加、机电材料价格飞涨等挑战。
直面困难,李放积极与监理沟通协调变更供应商,并派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进驻新供应商的工厂监督生产,以确保供应产品符合项目质量要求。“每一个困难都是成长的机会。”他说。
“这一项目对埃及建筑业产生了不少积极影响。无论是对当地工人的技能培养、带动当地基础设施建设升级,还是提供创新解决方案等方面,都带来了显著改变,”项目埃方总监艾哈迈德·班纳对记者说,“在与中方企业合作过程中,我深受鼓舞,希望能继续推进该项目,使其成为埃及最具影响力、规模最大的项目之一。”
中建埃及分公司副总经理黄昌标表示,这个项目是中国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和埃及“2030可持续发展愿景”深度融合的典范,也是闪耀在“一带一路”版图上的中国建造印记,5000名中外工人将继续努力,为早日建成埃及这一新地标而辛勤工作。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