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国际

为人民而歌

李安琪
2025年08月22日06:02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222
小字号

  “我的星,我的月,我春日的枝头……”时至今日,行走在希腊的大街小巷,在咖啡店、小酒馆以及人们轻哼的曲调中,你仍能寻找到20世纪希腊音乐家米基斯·提奥多拉基斯的痕迹。他的旋律深植于日常生活,影响着几代艺术家。如今,这些旋律跨越国界,承载着希腊人民的声音,来到遥远的中国。

  7月30日晚,“抒情的米基斯·提奥多拉基斯”百年诞辰纪念演出在中国国家博物馆音乐厅举行。演出当日,座无虚席,电吉他、贝斯等现代乐器与希腊传统乐器布祖基琴同台演奏。《如今花朵凋零》《我问那小北风》《谁在追猎我的生命,谁?》……提奥多拉基斯的两位学生塔尼娅·察纳克利杜、玛丽亚·帕帕乔治乌为听众深情演绎多首经典歌曲。演出结尾,在布祖基琴的伴奏下,两位歌手赤足跳起希腊传统舞蹈,将人们的思绪带到那个群岛与海洋的国度,那个诗歌不为点缀生活而为构筑生命的地方——希腊。

  对大多数中国听众来说,提奥多拉基斯的名字并不熟悉,但他为电影《希腊人佐巴》创作的主题曲是许多人记忆中的旋律。这是一首希腊希塔基民谣,曲调听起来像问句,声调逐渐上扬,随着旋律的反复,听众不禁想要张开双臂一起舞动。这首曲子是提奥多拉基斯在1964年的一次深夜即兴演奏中创作的,在影片中初次响起的时候,智慧的希腊老农民正向年轻的英国作家讲述如何像呵护孩子一样呵护桑图里琴。

  提奥多拉基斯生于1925年,这位杰出的希腊作曲家、指挥家一生经历战乱、囚禁与流放,颠沛流离的生活成为艺术创作的土壤。17岁那年,提奥多拉基斯加入希腊共产党领导的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组织希腊民族解放阵线。20世纪50年代,提奥多拉基斯前往法国巴黎进修。当时的巴黎音乐以高度现代主义、前卫美学为特征,身处其中,提奥多拉基斯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祖国、自己音乐的根。

  1960年,提奥多拉基斯因为“无法严格遵循西方盛行的任何审美趋势”而回到动荡中的希腊,并发表《希腊音乐重组计划草案》,呼吁开展音乐教育改革,创建独立的交响乐团,加大对希腊本土音乐的研究。

  回国后,提奥多拉基斯不断思考如何使音乐真正贴近希腊大众,探索一条连接希腊音乐传统与现代西方音乐的路径。他的创作转向民间音乐与流行音乐,从乔治·塞菲里斯、扬尼斯·里索斯等希腊诗人的作品中汲取灵感,并将西方传统交响乐与希腊蓝调里贝提克、岛屿民歌等相融合,创作出一大批脍炙人口的歌曲。直至今日,人们仍可在当代希腊歌手的作品中看到提奥多拉基斯的影子。

  提奥多拉基斯的艺术创作植根于深厚的爱国情怀,斗争中的人民的感受、精神和经历,是他灵感的源泉。提奥多拉基斯常说:“无论我们创作了什么,我们都是从人民中来,到人民中去。”他的音乐拥有强大的道德情感力量,赋予希腊人希冀与动力。这些旋律已铸就集体记忆。时至今日,无论是希腊独立日等重要节日,还是年轻人的婚礼、生日派对上,《我的太阳,我挚爱的光》《美丽的城市》等提奥多拉基斯的作品仍时常奏响。

  在音乐家生命尽头的前几年,他在致希腊共产党的信中写道,自己最关键、最强大、最成熟的岁月在希腊共产党的旗帜下度过,“因此,我想以共产主义者的身份离开这个世界”。2021年,提奥多拉基斯与世长辞。他生前的夙愿之一,便是让自己的作品在中国演出。虽终生未能踏上中国的土地,但随着此次中国巡演的落幕,他的这一愿望终得实现。

  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再次聆听提奥多拉基斯的旋律,依然能感受到那份深沉如昔的精神力量。“提奥多拉基斯的音乐是为人民创作的,是为了人们与同志、同胞、朋友共同歌唱而创造的。”察纳克利杜说,“他不断提醒我们,人类是一个整体。人与人之间需要保持联结,团结一心。”

  《 人民日报 》( 2025年08月22日 17 版)

(责编:袁勃、赵欣悦)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