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越携手合作保护东黑冠长臂猿——
“我们的合作坦诚深入”


中越边境林木茂密的山谷里,不时传来悠长的猿声啼鸣。
广西邦亮长臂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邦亮保护区”)的工作人员又一次来到中越边境777号界碑前,同越南高平省重庆县长臂猿自然保护区的工作人员一一握手、拥抱,交流工作心得。
这些年来,为了守护在这片山林生活的东黑冠长臂猿,中越动物保护工作人员定期举行这样的非正式会晤。
“感谢越方一直以来对保护合作的大力支持,我们计划近期举行一次正式会晤,欢迎越方相关人员出席。”邦亮保护区管理中心主任杨江说。
“感谢中方的盛情邀请,东黑冠长臂猿的数量正在不断增加,希望在下次双方正式会晤的时候,我们可以商讨扩大保护林区范围的议题。”越南高平省重庆县林检站站长黄文阳表示。
东黑冠长臂猿是中国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为全球极度濒危物种。上世纪50年代,由于偷猎和栖息地减少,该物种被认为已灭绝。直到2002年和2006年,调查人员才重新在中越边境发现东黑冠长臂猿。
邦亮保护区及相邻的越南高平省重庆县长臂猿保护区,是其已知的唯一栖息地。2011年,中越双方签署合作备忘录,开展联合调查、保护交流会和联合巡护执法,为东黑冠长臂猿打造宜居栖息地。
“经过严格保护,东黑冠长臂猿的生存环境越来越好,在中国境内观测到的种群数量由发现之初的3群19只扩大到现在的5群39只,越南种群数量也实现连年稳定增长,这是双方共同努力的结果。”说起东黑冠长臂猿的数量变化,杨江很是欣慰。
为了保护好这群可爱又珍贵的生灵,邦亮保护区持续推进“林长+检察长”“林长+派出所所长+护林员”等协作机制,还联合当地派出所组建起全球首支“东黑冠长臂猿护卫队”,建立“东黑冠长臂猿生态枫警警务室”,基本实现巡护全覆盖,确保山有人管、林有人护、猿有人守。
2024年,中越双方保护区正式成立跨境联合巡护队伍,年内开展3次联合巡护。2025年2月,双方共同签署《中越东黑冠长臂猿联合保护行动计划》《中越东黑冠长臂猿联合巡护队伍工作方案》,首次明确了双方巡护人员的组成,首次系统性构建了“联合组建—联合巡护—联合执法”为一体的联合保护框架,中越东黑冠长臂猿保护合作再上新台阶。
为了对东黑冠长臂猿的种群动态和行为进行监测和深入研究,邦亮保护区与中山大学、广西师范大学等高校展开科研合作,利用被动声学监测技术对东黑冠长臂猿开展常态化科研保护监测,并在邦亮保护区发现了新出生的3只小幼猿。“它们太珍贵太可爱了,我们再苦再累也值得!”邦亮保护区管理中心大兴管理站护林员蒙克力说。
777号界碑前,中越双方保护区负责人相互致意,谋划未来——
“我们对越方的工作表示赞赏和感谢,我们的合作坦诚深入,未来我们一起努力,继续保护好长臂猿的栖息地。”
“在双方共同努力下,双方保护区实现零火灾、零盗猎、零毁林。感谢中方付出的努力。”
《 人民日报 》( 2025年08月10日 03 版)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