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观察:欧洲应加强战略自主 把握发展机遇
——中欧关系:从“50年”到“下一个50年”
222
点击播报本文,约
今年是中国同欧盟建交50周年。50年来,中欧关系不断发展,年贸易额从24亿美元增至7858亿美元,相互投资存量从近乎零增长至近2600亿美元,双方在气候变化、数字经济等领域高效协调,人文交流日益密切,每周近600个航班往返两地,年人员往来超970万人次,彰显了中欧关系作为经济全球化格局中“稳定之锚”的战略价值。50年交往历程充分证明,中欧是伙伴,不是对手,更不是敌人。中欧间没有根本利害冲突,都坚持多边主义,支持世界多极化进程,希望通过政治方式和平解决争端。中欧合作的本质是互利共赢。
令人遗憾的是,欧盟机构给中国定义了“三重身份”——合作伙伴、经济竞争者、系统性对手,并且不断放大所谓竞争对手的一面,这种错误定位带偏了欧盟整体对华政策,影响成员国对华正常交往与合作。“一个拿着锤子的人看所有东西都像钉子。”如果执意将中国视为对手,中欧关系就容易出现摩擦,小事就可能变成大事,甚至无事生非。
中欧社会制度不同,这源自双方人民自主选择,根植于各自历史和文化积淀,并不意味着要成为对手。中国的发展是为了让中国人民过上更好的日子,而不是想取代谁、遏制谁,更无意按照自己的模式改变欧盟。不久前,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十五五”规划建议,对中国未来发展作出战略擘画,也将为中欧共享机遇、共谋发展开辟广阔前景,中欧双方完全可以相互借鉴,彼此成就。所幸欧方不少有识之士已经认识到这一点。西班牙国王费利佩六世表示,西方愿同中方保持密切交往,把握中方实施“十五五”规划带来的重要机遇。冰岛总统托马斯多蒂尔表示,中方为应对全球性挑战展现了领导力。波兰总统纳夫罗茨基表示,愿同中国共同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表示,中国成为世界发展与进步的灯塔。葡萄牙总理蒙特内格罗表示,葡方愿同中方加强在联合国等多边平台的沟通协调。阿尔巴尼亚总理拉马表示,预计20年内中国经济总量将是欧洲的2倍,欧盟同中国打交道时不应进行说教。斯洛文尼亚国民委员会主席洛特里奇表示,斯方愿同中方加强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法国总统外事顾问博纳表示,法中都支持多边主义,法方愿积极推动欧中对话合作。瑞典外交大臣斯蒂纳加德表示,瑞方重视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中方始终以开放态度对待欧洲关切,希望欧方多多倾听理性声音,切实尊重中方和自身利益,客观看待中国发展,少说教、多沟通,避免将经贸问题政治化、泛安全化。2025年作为中欧建交50周年的里程碑,是对过往合作的全面总结,更是面向未来的战略起点。近期中国与欧洲各国频密的高层交往和欧方有识之士对华合作的积极态度,代表了双方双向奔赴、合作共赢的历史潮流。中欧携手,不仅关乎双方人民的福祉,更将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贡献东方与西方的智慧与力量,造就蓝色星球更加美好的明天。
站在历史与当下的交汇点,回首过往成果丰硕,展望未来充满希望,中欧关系正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双方应当以建交50周年为起点,坚持战略自主,深化战略沟通,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注入新内涵。中欧关系大有作为、大有可为。正如欧洲国家媒体所言,中欧应“秉持建交初心,坚定相互成就”。唯有如此,双方才能为下一个50年开辟更光明的未来。
(作者是国际问题观察员)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


































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权威资讯
报道全球 传播中国
关注人民网,传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