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擦亮飞机维修“国际名片”
222
点击播报本文,约
人民网海口11月19日电 (徐靖雯、萨拉、柯明可)在海南自贸港一站式飞机维修产业基地的机库内,来自卡塔尔、柬埔寨、西班牙等多家境外航空公司的飞机整齐停靠,技术人员正在有序进行检修作业。这片热土正成为全球航空维修市场的新兴选择。
“自2022年投产以来,我们已承接超20家境外航空公司的百余架次进境飞机维修业务。”海航技术旗下大新华飞维空港维修基地总监古志林介绍,截至8月底,基地已完成超2300架次飞机维修、270余架次整机喷涂及5.5万件航空零部件维修,获得多家国际航空管理部门维修资质认可。
这一成绩的背后,是海南自贸港优惠政策的强力支撑。“进境维修免缴保证金、维修航材保税等政策,为客户节约了大量资金成本和时间成本,大幅提升了服务效率。”古志林说。在政策红利驱动下,该基地已形成机体大修、零部件维修、整机喷涂等完整服务能力。
如今,海南自贸港航空维修的“国际名片”越擦越亮。越来越多境外航空公司从“尝试合作”转为“长期伙伴”,越南、柬埔寨等周边国家的航空公司持续送来订单,卡塔尔航空更是签下长期喷漆合约。从“零关税”航材到保税维修创新模式,从单一机体维修到覆盖“零部件—整机—发动机”的产业链集群,海南正以高水平开放推动航空产业升级,为共建“一带一路”与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注入强劲动能。
随着全岛封关运作进入倒计时,海南航空维修产业迎来新发展机遇。基地正加快推进多机型客改货能力建设,开展国产机型定检及喷漆能力攻关,同时布局飞机复合材料维修、宽体机APU维修等高端项目,完善产业链条。
“封关后,全球航线网络将进一步加密,维修需求将持续增长。”古志林表示,企业将继续深耕东南亚、中东、欧洲等市场,不断提升“海南服务”在国际航空维修领域的影响力。
机库内,维修人员手中的工具精准起落,在机身表面完成最后的检测标记。从政策红利到人才集聚,从当下的稳健发展到封关后的广阔前景,这座扎根海南自贸港的航空维修基地,正以政策为翼,在航空服务业的蓝海中稳步腾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


































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权威资讯
报道全球 传播中国
关注人民网,传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