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国际

2025外滩年会在上海举行

拥抱变局 共创未来

2025年10月30日11:02 | 来源:人民网-国际频道222
小字号

点击播报本文,约

人民网上海10月29日电 (记者张博岚)近日,2025外滩年会在上海举行。本届年会由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与清华大学联合主办,来自全球21个国家和地区的700多位财经政要、机构高管与学界领袖以“拥抱变局:新秩序·新科技”为主题,共同探讨在全球秩序重构与科技革命交织背景下的经济、金融与治理议题。

自2019年创办以来,外滩年会迄今已成功举办七届,共吸引40个国家5000余名财经政要、机构高管与学界领袖应邀参会,成为国际社会观察中国发展的重要窗口。

本届年会继续秉持“国际化”“专业化”原则,共设置21场圆桌对话与11场闭门会议。多国人士在接受人民网记者采访时表示,团结合作是国家间的共赢之道,中国释放与世界各国共享机遇、共同发展的强烈信号,为变乱交织的世界注入确定性和正能量。

“中国仍将是全球增长的重要引擎”

“‘十五五’规划”“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对外开放”“互利共赢”……这些全球财经政要和学者在会场热议的关键词,展现了世界对于共享中国发展新机遇的热切期待。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布最新一期《亚太地区经济展望》报告,预计亚太地区2025年经济增速达到4.5%,比四月预测提高0.6个百分点,预测2025中国经济增速为4.8%,比四月预测提高0.8个百分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亚太部副主任托马斯·赫尔布林称赞中国去年九月开始的对经济再平衡的努力,“未来五年,中国仍将是全球增长的重要引擎”。在托马斯·赫尔布林看来,中国目前面临的经济挑战也是其他国家共同面临的,创新和生产率的提升应当并且将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美国前贸易代表巴尔舍夫斯基是中国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谈判美方的主要谈判代表,她对记者表示,对于中国近期表示作为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在世贸组织当前和未来谈判中将不寻求新的特殊和差别待遇,“我认为是非常明智的做法,毕竟中国已经成长为世界第二大的经济体。在我看来,中国实施了一整套连贯且经过深思熟虑的规划,而且这些规划项目都是相互促进的。”

“世界很关注‘十五五’规划的两个方面——中国的经济转型以及中国经济能为世界带来什么。”新布雷顿森林体系委员会执行董事兼创始人马克·乌赞同记者分享自己的观察。近年来,无论是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新开发银行、上合组织开发银行等金融机构,还是共建“一带一路”、“金砖+”等凝聚形式,中国同全球南方国家“从上到下”的关系在持续建立。“可以看到,中国对实现自身的发展有着非常清晰的目标和整体规划。”

新加坡翱兰农业集团东盟区总裁贺满袖回顾了企业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对中国的营商环境与期货市场的发展潜力给予高度评价。他对记者表示,伴随着市场开放程度的不断深化以及基础设施的持续完善,中国期货价格将在全球大宗商品定价体系中发挥更加关键的作用,为跨境贸易提供更高效、透明的定价基准与风险管理工具。

“中国是全球脱碳领域的领航者”

作为本次年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外滩绿色金融报告《自然和生物多样性金融》正式发布,报告探讨生物多样性保护与金融资源精准对接路径,展现中国在生态保护和金融创新方面的责任与担当。

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副局长张蓓介绍,随着我国经济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不断深入,大家对绿色金融的认识也不断丰富、深化。目前20多个省份正在开展生物多样性金融目录试用工作,涌现了不少案例,比如生物多样性友好型光伏发电贷款所支持的海上光伏电站项目,选址避让鸟类迁徙通道支架结构设计减少对海床的直接扰动,实现“上可发电、下可养鱼”,将生态与经济利益协同起来。

“中国是太阳能光伏、风力涡轮机和电动汽车等清洁能源技术生产领域的全球领先者,为推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发挥了重要作用。”能源转型委员会主席、英国金融服务管理局原主席阿代尔·特纳勋爵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欧洲不应该因为所谓的“能源安全”方面的顾虑而拒绝中国的清洁能源技术,应该拥抱中国在清洁能源方面的领先技术,以及欢迎中国投资欧洲的清洁能源产业。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可持续发展中心主任杰弗里·萨克斯通过视频方式参与“全球变局:重塑国际秩序的力量、愿景与路径”圆桌讨论。他表示:“中国是全球脱碳领域的领航者,在太阳能、风能、电动汽车、智能能源系统数字化、氢能经济等领域均处于绝对领先地位。”

“我认为中国当前的一系列举措,包括构建金砖国家机制、推动上合组织发展,以及与非洲联盟55个成员国深化合作,都为世界提供了另一种可能性:即使美国选择在气候危机和发展议题等全球事务中退出,世界仍能找到合作前行的路径。”展望未来,杰弗里·萨克斯期待在中国开设一个专注于全球生态转型的联合国主要机构,并表示“这将推动全球多边主义朝着正确方向发展”。

“中国有非常强大的技术创新能力”

聚焦中国的人工智能技术突破与更广泛的创新体制机制,本届年会的圆桌讨论设置“中国AI的破局时刻”、“智能跃迁:AI的宏观经济含义”等议题,中外嘉宾探讨中国在核心技术攻关、产业落地转化中的突破路径,寻找正在迈向创新驱动的中国制造业健康发展、实现“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的方案。

中国社科院大学教授、国务院原副秘书长江小涓在“科创赋能制造强国:从规模到创新”圆桌讨论时表示,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将“产业发展”放在重要地位。数据要素的广泛使用,对创新、产业升级有重要作用。下一代互联网、人工智能、具身机器人、低空经济、生物制药等都是由数据驱动而出现的新产业。在未来经济发展中,要继续发挥数据要素的作用,为产业升级带来提升,带来新的收益。

美国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高级研究员马永哲曾在中国生活与工作多年,亲眼见证了中国金融科技的跃迁。“我刚到中国时几乎所有交易都用现金,而现在数字支付已无处不在。”他对记者说,从以现金为主的支付体系,转向以支付宝与微信支付为代表的无现金社会,这一变革不仅重塑了中国的日常消费方式,更推动了金融普惠的加速发展。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科技的投入在制造业应用得非常好,全球品牌可能会面临来自中国品牌更加激烈的竞争。

亚洲开发银行前行长中尾武彦对记者表示,中国始终通过技术研发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国在科技领域的发展令人瞩目,政府持续加大教育投入、拥有高质量的工程师和科研人才。中国人非常具有企业家开拓的精神,还在持续不断地进行创新,中国经济自然能实现从高速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这对中国、亚洲乃至世界的经济发展都很重要。

“美中建立建设性关系将带来巨大益处,两国应在开放市场、开放贸易体系中携手合作进行技术交流,共同应对人工智能革命、气候变化、核战争、恐怖主义等挑战。”美国前财政部长罗伯特·鲁宾在与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黄益平对话环节表示,中国有非常强大的技术创新能力,即使美方刻意限制,中国也终将实现技术发展目标,合作对美中两国都有利。

年会交流,精彩纷呈,凝聚着多国政要和嘉宾们的从政经验、学识和智慧,人们从中可窥见世界对新秩序的认识、理解与实践——各国携手并肩、同舟共济,才能共渡难关、走向未来。

(责编:于洋、杨牧)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