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家中国出版单位携5000余种图书参加法兰克福书展——
“为全球读者展现一个立体丰富的中国”(第一现场)


点击播报本文,约
![]() |
在中国展区,参观者与工作人员交流互动。 |
10月15日至19日,第七十七届法兰克福书展在德国法兰克福会展中心举行,来自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000多家出版商参展,吸引了20多万专业人士和参观者。创立于1949年的法兰克福书展,是全球规模最大的出版行业展会之一。本届书展适逢中国与欧盟建交50周年,65家中国出版单位携5000余种、6500余册图书参展,外文版图书占比超过1/3。书展期间,中外出版单位合作举办了近60场文化交流活动,涵盖新书发布、版权签约、学术座谈、艺术展览等形式。
在中国展区,《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至第五卷及《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一卷和第二卷的中外文版本整齐地摆放在醒目的位置,吸引不少读者驻足翻阅,一些当地读者还给同伴做起了讲解。不少读者对记者表示,《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英文版的出版,将帮助他们更加深入理解中国的道路、制度和理念,为其他国家的发展建设提供借鉴和启迪。
“中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成就,《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系列著作诠释了中国之治的成功之道。”从2014年开始一直参与《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翻译编校工作的外文出版社荣誉英文主编大卫·弗格森说,“中国找到了一双合脚的鞋,穿着它可以行稳致远。这双鞋不会强加给他人,但制鞋的智慧却值得与世界分享。各国都能从中国的发展实践中获得有益借鉴。”法兰克福孔子学院外方院长王魏萌说,她常常被问到想真正理解中国应该从何处着手,“中国创造的奇迹独一无二,很多德国人想知道中国是如何做到的。阅读这些重要著作有助于找到答案,更好地理解中国的治理理念。”
本届书展展出的优质中国图书题材多元、内容丰富。围绕当代中国的发展实践主题,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与英国泰勒·弗朗西斯出版集团等出版机构举办了《新质生产力》《中国道路及其本源意义》等4部英文版新书首发式。一些精品翻译图书,如西班牙语版《道家的智慧·老子的智慧》、德语版《陶渊明研究》等,展现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魅力。中国地方文化、地域文化类图书也以其深厚历史底蕴和地域特色受到关注。选本精良、印制精美的《四明文库》不时被外国参展出版商与观众翻阅。据宁波出版社介绍,《四明文库》累计收录文献342种,内容涵盖宁波历代经、史、子、集文献,是宁波历史文献集大成者。书展期间,《四明文库》入藏法兰克福大学图书馆。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德国海德堡大学医学院全球卫生研究院院长蒂尔·贝尔尼希豪森撰写的《1932—1945年日本生物战部队在中国进行的医学人体实验》(中英文版)首发式在书展期间举行。该书通过对日本、美国、德国等国保存的历史文献进行学术性剖析,揭露二战期间日本生物战部队进行人体实验的历史。《世界记忆名录——南京大屠杀档案》《中国藏细菌战与卫生防疫档案》《影像中国:安娜·路易斯·斯特朗藏晋察冀边区影像原件》等相关主题图书让档案发声,让史实说话。在《新编第二次世界大战史》英文版新书推介暨多语种版签约仪式上,中国驻法兰克福总领事黄昳扬表示:“铭记历史、守护真相、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是我们共同的责任与使命。”英国帕斯国际出版公司出版总监孟迪·凯说:“这本书以全球视角重新审视二战,将东方战场尤其是中国的作用纳入核心叙事,突破了传统的西方中心视角。”
书展上还举办了“中国青年作家如何被世界看见”对谈活动,出版多部纪实旅行作品的80后青年作家刘子超、译介刘慈欣作品的德国汉学家马海默与各国读者展开交流。中国青年策展人罗依尔撰写的《敦煌遇见卢浮宫》妙趣横生,其外文版的推出让更多人得以领略敦煌之美。人民文学出版社《珠峰海螺》德文版、译林出版社《我的几何人生:丘成桐自传》全球版权推介会等活动,让更多读者了解到当代中国作家的作品。
施普林格·自然图书执行副总裁及负责人、中华图书特殊贡献奖获得者汤恩平在参观法兰克福书展中国展区后表示,中国展区的图书信息多元、内容优质,让各国读者更加深入了解当代中国发展历程和优秀的传统文化。
“我长期关注中国,通过阅读相关中国图书了解中国在各领域取得的成就,加深理解中国道路。”阿尔巴尼亚凡·诺利出版社社长希达表示,“丰富多元的中国书籍为全球读者展现一个立体丰富的中国。”
(本报德国法兰克福10月19日电)
《 人民日报 》( 2025年10月20日 15 版)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